本报讯(记者 王 斌) 3月3日,国家新品种“阳澄湖1号”中华绒螯蟹示范基地揭牌暨兴庆区黄河大闸蟹生态养殖园开工仪式在兴庆区通贵乡隆重举行,标志着西北地区河蟹养殖迈入标准化、规模化新阶段。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计划投资5228万元,分两期建设,将于2026年投产达效,预计年产大规格优质河蟹32万公斤,不仅能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河蟹的需求,还将有力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农户养殖河蟹1万余亩,有效促进渔业产业升级,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为兴庆区渔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近年来,兴庆区围绕渔业发展需求,横向调优结构,纵向延长链条,坚持整体统筹、集聚带动、轴带串联、突出优势,着力构建 “一带、两区、多园”功能布局,积极引进发展三文鱼、河蟹、南美白对虾等适销对路、高附加值的优新品种,持续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高效发展。2024年,兴庆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7.46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渔业产值1.03亿元,同比增长17.5%。
兴庆区将继续坚持不懈推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广标准化池塘 “一蟹两虾”(河蟹、罗氏沼虾、青虾)、稻渔(虾、蟹)综合种养等绿色生态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三文鱼、对虾等模式,开展“塞上江南三文鱼”“塞上黄河大闸蟹”品牌创建和推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