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睿晓 文/图
有这样一群心怀温暖的人,被大家称为“爱心妈妈”。她们以无私的奉献和细致入微的关怀,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撑起了一片充满阳光的天空。红寺堡区河水村村委会委员张晓花便是其中一位。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张晓花知道了小勇(化名)令人心疼的身世。“小勇自幼父母离异,一直跟随重度残疾的父亲和患病的奶奶生活,家庭的开销仅靠父亲和奶奶每月共计1020元的低保,以及小勇每月1200元的孤儿津贴维系,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张晓花说,因为家庭原因,12岁的小勇穿着不合时宜,言谈举止也与同龄人格格不入。
2024年,在得知红寺堡区妇联招募“爱心妈妈”后,张晓花当即报名成为小勇的“爱心妈妈”。为了帮助小勇,张晓花将小勇一家纳入村困难家庭台账,提供慰问金、关爱物资等各类帮扶。张晓花还积极对接宁夏晋商商会,为小勇争取到每月200元的助学金,一直资助到他大学毕业。看到小勇的衣服穿脏了,张晓花就手把手教孩子洗衣服,让他学着照顾自己和家人;张晓花还常常上门为他辅导作业,鼓励他努力学习,早日成为栋梁之材……
如何让小勇开朗乐观起来,张晓花为此煞费苦心。她经常带着书本、零食到小勇家中,和他面对面谈心、交流,眼神里满是关切与温柔:“学校里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啊?”“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啊,得到老师表扬了吗?”……起初,小勇只是低垂着头,偶尔用简短的词句应付一下。但在张晓花温暖的引导和真诚鼓励下,小勇干涸的心田被一点一点地滋润着。渐渐地,小勇褪去警惕,开始主动倾诉。
有一次,小勇满脸焦虑地走到张晓花面前,嗫嚅着开口:“‘张妈妈’,我现在上初三了,每天被作业、考试压得喘不过气,好烦,怎么办呀?”张晓花耐心听完小勇的倾诉,轻言细语地开解道:“小勇,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初三学习节奏快、任务重,大家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越是这个时候,咱们越不能慌。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再把大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计划。学习之余呢,也得让自己喘口气,可以跑一跑、跳一跳,或者戴上耳机听听音乐、挑一本喜欢的书看看,都能帮你把压力释放出来。”
在张晓花的细心呵护与陪伴下,小勇不仅变得愿意和人交流,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他还经常把在校获得的奖状带回来给张晓花,告诉她自己近期取得的好成绩。不仅如此,小勇还给她写了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感情真挚的文字令她读来热泪盈眶。“‘张妈妈’不仅给了物质上的帮助,更用无私的爱,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爱出者爱返,这是张晓花一直坚持的信念。“希望小勇健康快乐长大,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张晓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