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毕 竞 文/图
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化农业发展建设任务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耕地面积占比却不高,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大幅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
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王超提交《关于推进现代化、绿色化、智能化设施农业打造中国农业界的“硅谷”的提案》中介绍,我国设施农业从塑料大棚和拱棚开始,逐渐发展为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总面积达到其他国家总和的5倍以上,但无论产值、产量,还是现代化水平与部分国家还是有差距。宁夏有着丰富的光照资源以及便利的引黄灌溉条件,特色农业发展也迈上了“快车道”,但设施农业发展仍然局限于塑料大棚、拱棚和日光温室,并且土地资源有限,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度不强,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高,建议将设施农业作为发展农业的重中之重。
“荷兰农业人口不足世界农业人口的0.02%、耕地不到世界耕地面积0.07%,但其凭借专业的设施农业建设成为农产品生产与净出口的领先国家,可以学习借鉴、引进其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如无土栽培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AI、大数据、人工智能温室技术、热电联产发电、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管理经验等,大力推动设施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王超建议,以银川作为试点,打造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充分利用光伏发电、工业余热、二氧化碳再利用技术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绿色、循环、低碳、智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的全新局面,全面降低投资风险、提升项目可行性、实现全产业创新发展,拓展农业强省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