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灵武市杨金伏家庭:

一脉守初心 三代军营情

本报记者 束 蓉

“每当村里工作遇到难题,我总会想起大伯父在战场上的坚守。大伯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牺牲时只有24岁,我有啥理由不为乡亲们拼尽全力?”2月24日,性格直率的现役军人家属杨金伏语气铿锵地说。从激情燃烧的战争年代到如今的和平年代,杨金伏传承大伯父的志愿,和儿子先后参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2月22日,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带领部分自治区政协委员和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退役军人事务厅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赴灵武市走访慰问部分困难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家属及军烈属。在杨金伏家中,慰问组了解他们身体、生活状况及存在的困难,关切询问各类优抚优待政策落实情况,聆听一家祖孙三代情系军营、传承参军的故事。杨金伏与儿子杨凯视频连线,令杨凯惊喜而激动的是,陈雍也出现在了手机镜头中,他勉励杨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在部队要值好班、站好岗”。叮嘱杨凯安心服役,刻苦训练、勇当标兵,争取在部队多立新功。

1928年出生的杨木泗是杨金伏的大伯父,参军后进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高射机枪连,于1952年在朝鲜黄海道战役中光荣牺牲。为国捐躯后,他的烈士证被家人珍藏多年,他的事迹则不断激励着家族后辈们接续前进。53岁的杨金伏现住灵武市崇兴镇台子村4队,1990年3月服役于北京蓝空部队77分队,1993年12月退役,在家务农。2020年村“两委”换届,杨金伏被选举为村“两委”委员。工作中,他发挥军人过硬的政治素质,自强不息,不畏困难,勇挑重担,协助村“两委”妥善解决村民难题,助力乡村振兴。一次,因为村民对征地政策不理解,多次来村部吵闹,还放言要给村支书“颜色瞧瞧”。获悉这一情况后,杨金伏多次入户,向对方耐心解说政策,并多次奔波于台子村与崇兴镇之间,依据政策帮助村民解决问题,得到越来越多村民的尊敬和感谢。

全身心投入工作,乐于助人的杨金伏其实也有困难,但他从不抱怨。他患有心血管疾病、经支架手术后需长期服药。妻子马梅霞患有腕管综合征,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靠打零工维持家庭开支。尽管他和妻子都需要子女照顾,但他毅然鼓励儿子杨凯参军,叮嘱他要牢记军人职责,时刻报效祖国。2022年9月,经严格体检、审核,杨凯光荣入伍,在部队多次出色完成空中搜救任务,被所在部队评为2023年度“四有”优秀士兵。

“党委和政府关怀着我们,政协的领导牵挂着我们,让我们很感动!我一定会牢记‘退伍不褪色’,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坚守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军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坚定承诺。”杨金伏说。

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英雄烈士为国防事业和地方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深入贯彻拥军优属政策,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灵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灵武市现有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4027人(含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对象526人)纳入保障范围,组建乡镇(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及老兵志愿服务队9支367人,为各类优抚对象悬挂光荣军属牌4610块,发放优待证4267张,发放双拥卡3932张。该局将持续加大对他们关心关爱力度,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特别是加强对因病致困退役军人的帮扶救助,精准打出政策“组合拳”,形成做好退役军人工作的强大合力。

--> 2025-03-03 灵武市杨金伏家庭: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7788.html 1 一脉守初心 三代军营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