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振星) “以前觉得社区治理离我们很远,但自从有了‘事事有商量’平台,小区充电桩安多少、车位怎么划,我们都能提意见。”近日,家住中宁县仁和社区殷庄大社区D区的居民朱永峰指着楼前新划的停车位感慨道,如今小区干净整洁,邻里矛盾也少了,住得越来越舒心。
近年来,仁和社区深化创建“党群一心促和谐,近邻如亲心连心”党建品牌,探索党建引领多方共治模式,将辖区3个居民小区划分为7个微网格,建立“事事有商量”议事平台,推行“四事工作法”,定期开展敲门问事、开放议事、规范办事、民主评事,实现“民事”听“民声”由“民管”。
“我们统筹网格员、退役军人、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邀请‘联合党委’成员单位、警务室、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共同组建‘乡音’调解队,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问询等方式收集居民需求、排查矛盾纠纷。并建立矛盾纠纷‘回头看’机制,按照‘一事一回访’‘谁调处、谁跟进’原则,及时进行电话回访,掌握调处情况。”仁和社区党支部书记温月萍说,社区充分运用“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响应机制,对需要跨部门解决的复杂问题,单独建立台账,上报宁安镇党委,由宁安镇党委“吹哨派单”,住建、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承接、联动办理。通过“简单诉求立马办、复杂诉求协调办、疑难诉求提交办”处置模式,先后解决小区路面硬化破损、充电桩、座椅等基础设施安装等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居民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社区治理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要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社区治理从‘替群众做主’变成‘请群众做主’。”温月萍说,截至目前,成功调解邻里矛盾纠纷17起,解决停车位紧缺、房屋漏水等民生“关键小事”8件,仁和社区将继续用好“事事有商量”这把金钥匙,解锁更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模式,为全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贡献更多“仁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