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郝 婧) 近日,西夏区法院法官主动上门服务,成功调解一起陈年旧案,让当事人放下积怨,将司法为民的温情与力量传递到百姓心坎。
该案双方当事人因近十年的民间借贷产生纠纷,原告持有被告出具的欠条原件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偿还欠款。被告应诉后表示曾经确实向原告借款,也出具了欠条,但多年前已通过双方共同好友将所借款项以现金形式转交给原告,原告当时也向被告承诺欠条已经销毁。开庭时,原告一口否认收到过共同好友转交的现金,认为被告并未按约定偿还借款,且其仍手握欠条原件,被告应当还款。被告及其家属多次表达强烈不满,认为原告背信弃义,在被告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起诉要求还款。原告对此也表示委屈,称从未见过第三人带来的现金,始终认为被告没有偿还借款。
面对难题,主审法官多次与双方当事人及第三人沟通,阐明利害关系,倾听双方的陈述,事情的来龙去脉也逐渐清晰,最终找到化解矛盾的突破口。2月13日,主审法官及办案组前往被告家中,与行动不便的被告进一步沟通,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最终,原被告在法官的引导下进一步打开了心结,双方互谅互让,达成了调解协议。当事人激动地说:“法官为了我们的事一直耐心沟通,还上门调解,让我们感受到法院的温暖,真是太感谢您了!”
法官上门调解,是西夏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为民宗旨的缩影,该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回应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用心、用情、用力出实招、干实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的关怀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