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乎民生福祉、社会稳定与区域经济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记者采访了部分高校毕业生,听听他们对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期盼。
“上学时我们主要通过课堂和课本获取知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步入职场后,很难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部分人易出现‘就业后短期内离职失业’现象。”去年毕业于宁夏一高校的小王说,她希望高校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积极引导在校生充分利用假期参与实习实践活动,确保学生在毕业前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相关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提供更多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配备专业指导人员,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23岁的学生小吴告诉记者,他发现尽管高校开设了就业创业课程,但由于授课教师实践经验有限、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加上部分学生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学生未能有效掌握求职技巧与职业规划方法,求职时个人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他希望学校能邀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走进校园,举办多元化的就业指导讲座、培训课程及个性化咨询活动,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就业市场,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避免就业选择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
“实习期间,我们大多从事简单、重复且与专业关联性不强的工作,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无法实现实习的预期目标。”今年即将毕业的小刘告诉记者,希望相关部门搭建宁夏高校毕业生信息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毕业生和企业信息进行精准匹配,为企业推荐符合岗位要求的毕业生,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岗位推荐服务,打破就业信息壁垒,提高就业供需对接的精准度和效率,降低企业招聘成本和毕业生求职成本。 (蔡睿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