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冷”产业热起来 村民有了新盼头

——海原县窑儿村村级集体经济家底日渐厚实

本报记者 孙振星

在海原县关庄乡窑儿村村史馆里的一面墙壁上不起眼的角落,挂着一幅由3张发票组成的照片,窑儿村党支部书记段国军指着照片说:“发票是村集体经济成立第一年的‘第一桶金’,是窑儿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新生物’,是窑儿村社会嬗变的一个‘缩影’。”

故事还得从7年前说起。

关庄乡窑儿村地处宁夏南部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阻塞,因乡村建设推进缓慢,2018年被贴上“软弱涣散村”和“空心村”的标签。穷则思变,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是窑儿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着“先手棋”。2019年初,通过强弱项、补短板、建机制等举措,窑儿村选强配优村“两委”班子成员、把集体经济纳入基层党建考核范畴……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强化培养催生一批善治家、会理财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2019年,窑儿村在海原县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行村集体组织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成立了村经济合作社,建成小秋杂粮加工作坊、军民油坊两个村集体经济实体。

2019年12月,两张合计1.5万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值税发票从窑儿村开出,标志着窑儿村集体经济组织从此具有了独立经营的“完全”法人身份,也实现了窑儿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突破。2020年,窑儿村村集体经济迎来了高光时刻,全年盈利34万元,村上决定拿出21.4万元对全村523户进行分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组织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段国军表示,过去村里没有钱,也不敢用钱,是鼓励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东风,让村民放下了包袱,真切感受到解放思想、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敢于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窑儿村军民油坊共生产胡麻油200余吨,销售额达520余万元;油渣110吨,作为优质饲料收入46万余元,带动群众300多户种植胡麻3000多亩。窑儿村年人均收入由过去的5367元提升至2023年底的219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3年突破20万元,村党支部被评为“五星党支部”。2024年,窑儿村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25年开年,关庄乡“拼经济”的战鼓已然敲响。2月17日,在窑儿村新建投产的村集体经济防冻液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生产。去年12月投资40万元建成投产运营的防冻液加工车间,是海原县村集体经济加工产业中的“新秀”,也是窑儿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民生项目之一。谈及上马防冻液加工车间的底气,段国军说,事前他们对周边的企业单位和农村空气能运行进行了调研,发现所有的空气能所用防冻液都是外购或委托外地企业加工的,村里拥有劳动力优势,家门口的“蛋糕”拱手让人,岂不可惜?在乡党委的支持下,防冻液加工车间于2024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

2025年1月,窑儿村成功中标当地200吨清洁能源采暖防冻液供应项目,窑儿村开足马力,以“开年即开跑”的姿态铆足干劲赶订单。目前这一生产线已全速运转,每日可生产防冻液10吨,截至目前,已经生产防冻液300余吨,实现产值80万元,一季度将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从曾经的“软弱涣散村”转变为如今安居乐业的富民强村,窑儿村以政策东风为笔,凝聚合力,向新出发,在宁夏中南部绘就了一幅优美的“富村山居图”。

--> 2025-02-21 ——海原县窑儿村村级集体经济家底日渐厚实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7149.html 1 “冷”产业热起来 村民有了新盼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