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一布一艺尽展自然风 青花为墨绘就国潮新风尚

——记自治区级扎染项目非遗传承人王语晗

扎染技艺制作出的蛇年吉祥物。

◀王语晗(左)教村民制作扎染作品。

小塘村村民自信满满地穿着扎染服饰走秀。

本报记者 束 蓉 文/图

不用笔墨就能呈现千变万化、美轮美奂的图案。扎染古称扎缬、绞缬,起源于黄河流域,是我国民间一项古老的纯植物染色技艺,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被称为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穿在身上的“非遗”。年味还未散去,兴庆区月牙湖乡小塘村扎染培训基地内已是一片繁忙景象:自治区级扎染项目非遗传承人王语晗和徒弟们精心制作扎染,屋内欢声笑语,暖意融融。

古老技艺 传承四代

古老黄河川流不息,流经之地孕育了丰富多元的地域特色文化。生活在甘肃省祁连山脚下的藏族妇女李金氏因为一手娴熟的扎染技艺,染出来的布匹图案千变万化,绝无重复,最受周边村民欢迎。此后,她将这个广受赞誉的民间技艺传给了李新莲。习得这手扎染技艺的李新莲精通缝纫,并把扎染技艺融入其中,进一步提升了扎染技艺的影响力。李新莲女儿王东利师从母亲,学习用扎染布料制作布艺手工制品,成为第三代传承人。1975年出生的王语晗从小耳濡目睹扎染制作过程,她师从外祖母和母亲,认真学习传统扎染技艺,成为第四代传承人,并申报成为目前宁夏唯一一位自治区级扎染项目非遗传承人。她在传统技艺中融入了现代针法,并与蜡染相结合,用质朴、粗犷的艺术方式表现奔腾的黄河、遥远的星空、古老的贺兰山岩画、水洞沟先民生活场景等,有明显的地方文化历史和地域风貌特色。

“宁夏扎染面料多运用纯棉、棉麻、真丝,染料由板蓝根发酵的纯植物染料,符合当下人们对绿色、低碳生活的时代需求。”王语晗一边示范扎染制作过程,一边说。扎染所需材料包括纯棉面料的白布、板蓝根发酵的染料和皮筋绳子。技法分为捆扎、夹扎、缝扎、型糊染、吊染等,最为常见的是捆扎法,通过折、叠、捆、染、清洗的步骤,先将白布清洗脱浆、拧干铺平后进行折叠、揉搓,根据创作的不同图案进行折叠。之后将白布用绳子、皮筋捆绑起来,根据创作图案将其放入染料当中反复浸泡染色,最后清洗浮色。晾干后的扎染成品图案千变万化,独一无二、不可复制。

扎根乡村 助农增收

2021年7月,由银川市委组织部、共青团银川市委员会派驻,王语晗来到兴庆区月牙湖乡小塘村担任驻村队员。小塘村现有村民1400余人,主要是海原县搬迁至此的生态移民。近年来因村民土地流转,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以留守老人、妇女居多。“乡村振兴不能光看老百姓口袋里票子有多少,还要看大家的精神风貌怎么样。”从驻村之日起,王语晗就立志要发挥全国第十二届青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夏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优势,把传统扎染技艺传授给村民,为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起初,村民们不知道学会扎染能干什么,更不了解什么是非遗。万事开头难,只怕有心人。王语晗热心地向乡亲们介绍扎染技艺,并一遍遍地示范。眼看快到中秋佳节,她向村党支部提议策划开展一场非遗文化公益活动,既可以丰富节日活动内容,又能帮助村民深入了解非遗技艺。活动当天,村部活动中心的人挤得满满当当,村民们十分“好奇”,看着一条条白巾变成图案精美的花巾时,大家连连称赞。“别看这小小的一条方巾,市场上能卖不少钱呢!”听闻这句话,现场瞬间热烈起来。“你能教教我们吗?让我们也学着染,拿到集上卖!”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想要学。得到王语晗肯定答复后,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次活动后,乡亲们逐渐接受了这项技艺,主动来找王语晗的村民也多了起来。

经过无数次构思、画稿、打版,王语晗带领徒弟们设计了一批具有月牙湖乡特色的“星星娃娃”、卡通牛羊兔等扎染作品,“变身”为一件件有价值的“手伴”礼品。为了能让扎染这项非遗技艺有效帮助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初,王语晗积极申报银川市“传承非遗守文化,导师帮带促发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经过层层筛选审核,于2022年年底成功申报。

2023年初,项目资金到位后,王语晗一边着手打造非遗教学阵地、扎染作品展厅,一边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截至目前,她已举办扎染技艺培训85期,培训2000人次,主要培训对象为小塘村村民、村干部和周边村民。培训人员当中包括监测户、脱贫户、低保户和残疾人。她还组建了“小塘村扎染培训班”微信群,耐心解答学员们的疑问,张贴优秀作品,激发学员学习热情,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的魅力。目前受训的学员已达到独立完成作品制作的能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推陈出新 打造品牌

经过不懈努力,王语晗牵头开展的“小塘村扎染”已小有名气。扎染作品受邀参加了2024年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并入选首届中卫房车节,获得更多人的认可。2024年,王语晗通过银川市“导师帮带”项目培养出的4名优秀学员成为兴庆区级扎染非遗传承人。

当年,小塘村村民扎染的手工艺品还入驻新百老大楼非遗展示区和银川市文旅集团横城集散中心,参加“银川市行政中心助农帮扶活动”等。

2024年夏季,王语晗和小塘村学员穿着自己设计制作的扎染服饰,自信满满地在兴庆区夏季“村晚”和月牙湖乡“蜜瓜节”开幕式上进行表演,获得与会观众的一致好评。王语晗还牵头成立了“语塘月”巾帼志愿服务队,代表月牙湖乡参加银川市“兰花芬芳巾帼红”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兴庆区第一名、银川市级决赛银奖;携小塘村“语塘月”项目参加兴庆区“数字赋能”创业创新大赛荣获一等奖……近日,银川富力万达嘉华酒店负责人慕名至小塘村扎染培训基地,了解扎染技艺,有意将非遗扎染引入酒店,制作展示主题大堂吧及主题套房等。这也让王语晗更加坚定了对非遗发展的期许。

“通过开展的一期期扎染技艺培训,我看到了农村女性身上的变化。在扎染服饰走秀中,看着她们脸上洋溢出的阳光与自信,身上散发出来的洒脱与坚定,我十分欣慰。这就是文化自信,是当代农村女性应该具有的模样!”王语晗激动地说:“驻村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激情岁月,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我把非遗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乡亲们,让村里人人有技术、家家有事做、收入多起来,百姓的心里才会更加敞亮。”

--> 2025-02-13 ——记自治区级扎染项目非遗传承人王语晗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6759.html 1 一布一艺尽展自然风 青花为墨绘就国潮新风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