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惠农区谢家四姐妹:十余载坚守 诠释至善亲情

谢永静照顾瘫痪在床的弟弟谢永锋。

本报记者 罗 鸣 文/图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在惠农区红果子镇的谢明玉家中,每天都上演着温情一幕。十余年来,谢家4个姐妹轮流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母亲、弟弟,尽心竭力、从无怨言,用毅力和真心撑起了这个家的一片天。

2月8日,记者走进谢明玉家中,女儿谢永静正在为谢明玉和弟弟谢永锋更换床单被褥。身体柔弱的谢永静拼尽全力把瘫痪的父亲和弟弟放在轮椅上,熟练地更换床单、护理垫。这看似简单的日常护理,却折射着日复一日的耐心付出和坚守,谢永静说:“无微不至的照顾,不仅能让父亲和弟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谢明玉一家人的生活原本安稳幸福。但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8月,年仅32岁的谢永锋因脑干出血瘫痪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面对家庭的突然变故,谢永峰的妻子无法面对,选择离开。谢明玉和老伴一直体弱多病,无力照看瘫痪的儿子。谢永静不忍心看着弟弟独自躺在医院,便辞去工作,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照料弟弟的生活。“从进行康复训练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再到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照顾脑干出血的病人,需要勤翻身、助排痰、适当按摩、保持卫生等,在之后将近一年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我每天早出晚归。”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谢永静依然历历在目。她告诉记者,因为和公婆住在一起,那时候不仅要照顾好家里,还要随时惦记医院里的弟弟,每天都是从家里到医院,再从医院回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成为了日常。

麻绳偏挑细处断,不幸接踵而来。4年后,67岁的谢明玉由于高血压等基础病,患上了脑梗,导致偏瘫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使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为了给弟弟筹集医药费用,还能更方便地照顾好父子俩,经家人商议,决定卖掉谢永锋的住房,将其和年幼的孩子一起接到父亲家中,由母亲和姐姐一起照顾。

每隔两小时翻一次身,半天做一次按摩,每天擦洗一次身子……这已经成为谢永静照顾父亲和弟弟的日常“功课”。一日三餐,谢永静通常是坐在两个人中间,一人一口喂他们吃饭。天气好时,谢永静都会推着父子俩外出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很多人难以理解谢永静的选择,她却并不在意,在她心里,“十年如一日”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语,而是浸透着汗水和泪水的付出,更是一份对孝道和亲情最直接、生动的传承。

2020年,谢永静的母亲也因脑出血生活不能自理。面对家中三名瘫痪在床的病人,谢永静的体力和精力已经达到极限。自此,她的大姐谢永霞、二姐谢永芝、三姐谢永莉工作之余,便来到父亲家中,轮流照顾老人和弟弟。2024年,母亲因病去世。得益于四姐妹细致入微的照顾,谢明玉和谢永锋虽长期卧床,但身上从无异味,也从没长过一个褥疮。夏天天热的时候,每隔两天就给父亲、弟弟洗澡、剪指甲。每天开窗通风,换洗被褥与枕套。把洗干净的衣服、床单等分门别类,整整齐齐地放在柜子里,以便及时更换。对于每天的辛苦,谢家姐妹们总说,已经习惯了,虽然他们生病在床,但都是自己的家人,这是一世的缘分,不能放弃他们,必须要让他们活得好好的。

在谢明玉家里,当记者看到谢家姐妹娴熟照顾父亲和弟弟时,总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那是一种来自亲情深处的羁绊,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在她们看来,孝顺老人、照顾亲人是应尽的本分。她们以真心待人,用挚情爱人,为父亲和弟弟撑起了一片晴空。她们在艰难之中始终保持着乐观、善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久病床前有孝子”,让孝老爱亲美德熠熠生辉。

--> 2025-02-10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6515.html 1 惠农区谢家四姐妹:十余载坚守 诠释至善亲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