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红霞) “当前,绿色食品及食品安全领域面临诸多挑战,绿色食品的生产、认证、流通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食品农残超标备受关注。”1月21日,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来自工商联界别的黄学委员呼吁完善食品追溯体系,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食品追溯平台,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黄学委员经过调研发现,部分绿色食品认证机构为追求经济利益,降低认证标准,审核流于形式,导致一些不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产品获得认证,市场上绿色食品的品质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从包装、标签、口感等方面辨认,对绿色食品认证的权威性产生怀疑。目前,我区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不严,绿色食品从产地到餐桌历经多个环节,流通环节追溯困难,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和管控严格,但对一些小作坊、小产业、零星售卖无法溯源的食品管控相对薄弱,难以形成有效震慑和覆盖。
“只有抓住主要风险,准确研判,精准施策,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黄学委员建议加强对绿色食品认证机构的资质审核与监管,对违规操作的认证机构吊销资质,并追究法律责任。定期对认证机构进行抽查评估,维护绿色食品认证的公信力。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及农户的培训,推广科学种植、养殖技术,鼓励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强化农产品生产源头管控,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实现源头可查。对一些无法实现溯源和管控的菜市场、农户,由相关职能部门定期进行现场检测和抽检,加大执法惩处力度。
食品安全点多、线长、面广,各环节风险防控仍需加大力度。黄学委员呼吁,应加强各部门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规范农业种植环节农药使用种类、剂量与安全间隔期,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食品检测信息共享平台,消费者、企业、监管部门能实时查询食品检测结果,让群众吃得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