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信心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本报讯(记者 罗 鸣 蔡睿晓)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提振消费信心对于稳定经济大盘、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月19日,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港区自治区政协委员李健在特邀、经济界别小组讨论中,呼吁通过强化政策支持、优化消费环境、推动产业升级等措施,提振群众消费信心,激发宁夏经济发展活力。
“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以稳定消费预期。”李健委员建议,实施消费信贷优惠措施,降低消费贷款利率,减轻消费者负担。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让消费者充分了解政策红利,增强消费信心。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售后服务体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在推动产业升级,激发市场活力方面,李健委员呼吁,依托宁夏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发展壮大特色消费品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消费品牌。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消费品资源,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
李健委员还建议,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消费氛围。利用媒体资源,宣传消费政策,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科学消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消费促进活动,如购物节、美食节等,激发消费热情。同时关注民生改善,加大就业扶持力度,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居民消费后顾之忧。
让更多老百姓敢花钱乐消费
本报讯(记者 张红霞) 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如何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促进消费市场的复苏与繁荣?1月19日,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小组讨论中,工商联、经济界别的委员们踊跃发言,建言献策。
“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的工作部署中明确,坚持把扩大消费作为强劲动能,把促消费与惠民生、提升消费能力与增强消费意愿、拓展本地消费与引进外部消费结合起来。这些举措让我们信心十足,消费提振令人期待。”杨彦俊委员说,生活性服务业是最能体现城市袅袅烟火气、满满幸福感的产业,涉及多个服务业态,吸纳就业容量大、弹性高,建议政府精耕细作,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推动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提升民生福祉。
提振消费,需要从根本上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苗来雪委员说,消费的持续提升,还要依靠企业的稳健发展,唯有企业蓬勃发展,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进而提高百姓收入,让老百姓钱包鼓起来,消费才有底气。建议宁夏具有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特色的企业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制定详细的市场拓展计划,赴经济发达省份举办产品对接会、招商会等活动,由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对接当地优质经销商、采购商及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协助企业参与国内外各类知名展会,为企业提供展位补贴、参展指导、信息咨询等全方位服务。鼓励企业借助展会平台展示宁夏特色产品与优势技术,加强与国际国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拓展海外市场份额。
在胡学文委员看来,2024年我区推出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撬动了居民消费杠杆。如今,随着这一积极效应在消费市场显现,家电领域消费持续升级,废旧家电回收数量也随之激增,建议建立健全我区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畅通再生资源回收渠道,加强社区回收网点建设,支持回收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规范回收和更新消费“双赢”。
明确空置房物业服务收费标准 提升管理水平
本报讯(记者 韩瑞利) 1月19日,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何炳善委员在民盟、社科界别小组讨论中,就进一步规范空置房物业费问题积极建言。
近年来,围绕物业服务质量、业主拖欠物业费等问题形成的纠纷不断,特别是空置房收取物业费,业主虽未实际享受物业服务,但仍需全额缴纳物业费,给业主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业主认为,空置的房屋不会产生生活垃圾,且没有享受到物业服务,为什么要交物业费?物业服务公司认为,空置房的物业服务只比正常服务少了垃圾清运和使用公共设备频率,其他设备设施维护、绿化养护、公共区域保洁服务、秩序维护等工作都正常进行,没有因是空置房而基本服务打折,两者矛盾逐渐凸显,亟待合理解决。
何炳善委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空置房界定标准,如以房屋连续空置时间、水电使用情况等为依据,明确哪些房屋属于空置房。合理调整物业费收取标准,考虑到空置房业主未实际享受部分物业服务的特殊情况,建议在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协商或合同契约等方式,对空置房物业费收取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何炳善委员还建议,建立物业费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供需关系、物业服务成本等因素,定期对物业费标准进行评估和调整。加强对物业服务质量监管,确保物业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相应服务,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通过社区宣传、媒体报道等多渠道,向业主解释物业费的构成和用途及空置房收取物业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增强业主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引导物业公司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及时回应业主关切,化解矛盾纠纷。
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讯(记者 王 茜) 一日三餐,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惠的民生诉求,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1月19日,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马丽、张莹委员在参加民革、台联、侨联界别小组讨论中,就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提出建议。
马丽委员表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多样性,食品全链条监管和机制不完善,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安全管理水平低,食品经营秩序不规范,部分小商店因准入门槛及经营者文化水平低等因素,存在落实索证索票等制度不到位情况,造成溯源管理难等问题。
马丽委员建议,深化部门联动,形成食品安全齐抓共管合力。加大惩戒力度,围绕重点食品品类和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对城乡接合部、农村乡镇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监管力度,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
“我想谈谈网络食品安全问题。”接着食品安全话题,张莹委员说,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网络食品受到消费者青睐。但网络食品交易平台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虽使用实名,但根据提供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根本联系不到或存在注册地址、发货地址、实际经营地址是分开的,更有借用他人的身份证信息进行注册登记等情况。
如何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张莹委员建议,对网络食品经营户进行实名登记管理,网络交易平台要筛选“问题食品”“问题商家”,定期与监管部门进行信息资源对接,让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更具有靶向性和精准性。搭建可靠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发挥技术优势不断规范用户评价,确保能够真实反映出消费者对网购食品的食用效果,通过市场的力量倒逼各主体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打造“非遗+产业”文化新名片
本报讯(记者 郝 婧) 1月19日,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李剑委员在工会、妇联、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小组讨论中,呼吁推动非遗产业融合,为文化发展献力。
“宁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宝贵的文化资源,这些非遗项目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彰显着文化多样性,是宁夏人民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身为政协委员兼非遗传承人,我深感责任重大。”李剑委员表示,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宁夏在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文创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力量小而弱。设计缺乏创新与多元性,设计理念、创新力不足。品牌建设与推广滞后,缺少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辨识度的品牌。推广渠道有限,主要依赖传统的旅游景区销售和小型展会,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李剑委员建议,加强对文创产品开发经营活动的支持,奖补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文创企业及非遗文创企业,对文化产品研发给予支持,设立非遗文创人才培养专项资金,鼓励举办论坛、大赛等活动,激发城市文化创新活力。引入专业设计团队,推动文创企业、非遗带头人与高校设计专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设计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非遗文创产品设计。鼓励本地设计师、非遗传承人深入研究非遗文化,将现代设计理念、时尚元素与当地特色进行有机融合。
整合宁夏非遗及文创资源,打造地方“宁夏非遗文创”品牌。明确品牌定位,突出宁夏非遗文化的独特性和地域特色,开设文创品牌旗舰店,在机场、高铁站、大型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立销售专柜,为企业及传承人提供市场销售平台,助力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有形有感有效 让共同体意识根植青少年心田
本报讯(记者 束 蓉 柳 昕) 1月19日,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贾毅委员在宗教、少数民族界别小组讨论中,建议进一步优化“红石榴”青少年交流计划品牌,推动广大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红石榴”青少年交流品牌是充分发挥东西协作及对口支援机制作用,每年组织各族青少年参加各类夏令营及互访交流活动。“但在组织以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为主题的活动时,缺少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存在社会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贾毅委员说,如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以学校为主,各族青年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新生代企业家等群体参与性不高,互访联谊等活动较少。
贾毅委员建议,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制定系列“菜单”,打造交流活动“套餐”,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融入其中,实化细化交流内容,优化交流方式,生动鲜活地开展系列活动;利用校外资源、校地合作平台,使学生深入到各族群众中,深入交往、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加深情感,在基层实践中强化“五个认同”,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闽宁协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与福建青少年交流活动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与周边省区、沿黄九省区、东中部地区、沿海发达地区青少年交流渠道。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青少年交流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