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本报记者 纳紫璇

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近年来,我区扎实推进居民增收致富工程,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放在心上,把就业、社保、增收等急难愁盼问题抓在手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部分政协委员聚焦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扎扎实实推动共同富裕积极建言。

致富有门路 家门口创业带来“稳稳的幸福”

2018年,马花一家从西吉县搬迁到银川市,面对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迷茫与困惑涌上她的心头。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在这之前我只是一名家庭妇女,离开农村,没啥技能,到城里咋生活?”马花告诉记者,当时虽然在社区帮助下,她申请到了政府公益性岗位,每月能拿到1650元工资,但她深知,低保和公益性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眼前的困境,但要真正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还得靠自己的努力。“我文化水平低,也没有一技之长,只会做些吃食,我琢磨了好久,想着能不能开一家店。”

2024年,金凤区满城北街街道办事处将居安家园社区对面的停车场重新规划,成立了供销社扶农助农基地,为鼓励移民就业创业,还推出了店面补贴政策。社区第一时间通知了马花,还为她争取到政府扶持资金,帮她选择技术培训课程并协助办理了各类申请手续。

10月1日,“马花小吃店”开张了,主营烧鸡、炸鸡。“现在每个月店里流水有6000多元,我最近正准备上点新款,从网上学习了凉拌牛肉,又找老乡学习了做卤肉。”随着收入增长,马花对未来的生活信心满满。

从家庭妇女到小吃店的“老板娘”,马花的创业经历,是我区大力实施就业创业优先工程,助力城乡劳动者尽早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生动缩影。2024年,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先后举办各类专项行动招聘会1535场,提供岗位信息54.62万个,通过延续援企稳岗政策,为3.1万多家企业62.7万职工发放稳岗返还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技能提升补贴等2.23亿元;发放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251万元;实施创业孵化提升工程和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提升创业创新活力。截至目前,全区城镇新增就业8.1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9万人。

在自治区政协委员徐瑾看来,鼓励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有力举措。

“在城市社区中,大量居民面临着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就业渠道狭窄、就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而就业创业服务站作为基层就业创业服务承载阵地,可以发挥稳就业促增收的重要作用。”徐瑾委员建议,按照“站点靠着群众建,服务跟着需求走”原则,利用现有社区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商业综合体等人员密集、交通便利场所,广泛设立“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站,瞄准易地搬迁移民、村镇闲散劳动力、大龄人口等灵活就业群体,通过岗位精准对接实现快捷就业,破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供需矛盾问题,将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帮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壮大村集体经济 拓宽强村富民新路径

“老油坊营业额18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22万元,股东分红6.8万元。”近日,兴庆区通贵乡通贵村老油坊迎来首次分红,村里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氛围,68岁的村民股东赵玉祥心情格外激动。

据了解,通贵村2023年争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50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40万元、动员党员群众投资入股65万元,共计205万元的项目资金,利用原有老村部闲置的4间营业房,在后院打造占地面积410平方米的通贵村老油坊,通过传统工艺、古法压榨,每日可产出1200斤品质天然的胡麻油。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重点在产品价值提升、营销模式创新、品牌培育打造上下功夫,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使产业增值的收益更多惠及农民,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产业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钱袋子”“聚宝盆”。2024年宁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7元,增长7%,增速居全国第8位,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如何进一步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助推产业兴旺,乡村振兴?自治区政协委员魏莉认为发挥“头雁”带动作用是关键。建议建立集体经营管理人员聘任管理制度,制定政策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就业人员投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依托宁夏大学等区内高校,支持村干部、致富带头人进行大专以上学历提升,积极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运营的实用型农村经济人才,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针对部分村在拓展产业、扩大规模、延长链条等方面缺少资金,制约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状,自治区政协委员王静戟呼吁,建立自治区财政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扶持一批发展基础好,产业后劲强,联农带农效果好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扩大经营规模,打造特色品牌,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经营收入,引领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

--> 2025-01-19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6073.html 1 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