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 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文旅+”如何破题出圈?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民革宁夏区委会、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及自治区政协委员牛学智将目光投向文旅市场,提交相关提案,为我区加快乡村文旅融合、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
促进农文旅融合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我区围绕如何落好“文化产业”这颗棋子,盘活乡村振兴这盘棋,积极探索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民革宁夏区委会在调研中了解到,在加快乡村文旅融合过程中,我区还存在乡村文化品牌培育不够、专业人才匮乏、文化和产业融合度较低等问题。
民革宁夏区委会建议,依托全区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划定乡村开发边界,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做到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确保乡村旅游有温度、有情怀。加大文化艺术人才引进力度,建立文化艺术人才的培育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制定支持文化和旅游人才、企业的扶持政策,推动文化和旅游人才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和投资兴业。进一步健全乡村三级文化队伍,形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针对乡村不同民俗的特点,找准开发丰富乡村民俗文化资源的切入点,有计划地打造特色村史馆或乡愁记忆馆,编创乡村历史故事,创作推出一批带有泥土气息的乡村振兴题材艺术作品。
深挖文化内涵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出彩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体验,在激活文旅消费过程中,更需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的文旅品牌。
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建议,打造文体旅特色“吃住行游购娱”体系,挖掘和传承文化内涵,推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发展多种旅游住宿业态。打造一批商文旅融合发展的假日消费、冬季消费集聚示范区,塑造培育“国潮风”“科技感”“文艺范”的消费时尚;深度挖掘宁夏沙漠游、红色游、酒庄游等旅游资源,打造更多“吸睛引流”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采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等营销新模式,通过短视频、文字互动等方式进行自我推介、自我宣传。充分发挥宁夏旅游新媒体营销平台优势,抢抓市场热点,推出景区旅游攻略和短视频,及时发布旅游动态信息、旅游优惠咨询,切实提升假日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让非遗“活起来” 助旅游“火出圈”
“宁夏首批5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023年才开始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与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非遗在旅游保护传承中的问题是高度重叠的。”牛学智委员建议,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各级非遗传承人与旅游行业的沟通合作,将旅游相关业务内容纳入非遗保护传承培训范围,帮助传承人了解旅游行业特点、政策法规、运营模式等,提高通过旅游活动传承传播非遗的意识和能力。
将非遗相关内容纳入旅游行业培训范围,帮助导游、讲解员、旅游经营者等了解非遗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并将非遗转化成旅游服务或旅游产品的形态,真正让非遗赋能旅游产业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在部分非遗门类将非遗旅游化保护传承纳入非遗保护传承考核评估体系,并对在旅游化方面表现优秀的非遗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或奖励。整体性保护不仅要关注非遗项目本身,更要对非遗项目传承、存续所依附的文化环境也进行保护。牛学智委员进一步呼吁,要提高文化生态保护区和非遗旅游化保护传承的数字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