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协委员陈红缨建议:
利用工业固废 助力盐碱地“重焕生机”
近年来,随着地产、交通运输等基建领域投资放缓,我区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压力激增。2019年起,北方民族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固废团队开展合作,采用了粉煤灰改性与多养分协同集成技术开发制备了粉煤灰基新型土壤调理剂,通过连续5年在宁夏农垦开展了5000亩盐碱地改良,效果突出。由于我区盐碱地综合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类似的技术成果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研发投入不足、成果转化能力弱、试验推广难度大、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
建议相关部门建立盐碱地综合治理体系,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统筹,加强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与科技、财税、金融、商贸等政策协调配合。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积极引导经营主体、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参与盐碱地综合利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产融合作渠道,为企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金融支持。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科技攻关,加大对固废综合利用和盐碱地改良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示范,支持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改良盐碱地技术推广应用,并对推广应用环节给予补贴。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整合推广应用资源,构建全方位推动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协同机制。 (陈 敏)
自治区政协委员严玉华建议:
多维发力 夯实新时代美育根基
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树立全面育人理念、优化教学生态,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凸显美育特色、丰富艺术活动、促进教学改革等措施全面推进美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建议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美育教育的落实与发展。相关部门要搭建立体开放平台,经常性举办中小学生合唱艺术节、书画展等艺术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艺术展演,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采取招录、聘请等方式,配齐配足学校艺术教师,为美育课程的开设提供坚强保障。学校根据自身特色、教师特长和学生兴趣爱好,研究开发特色校本美育课程,将传统文化艺术融入美育,加强美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合作,美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跨学科交流和合作,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美育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整合农村学校撤并后的美育设施设备,解决其他学校设备不足的问题。拓宽“互联网+美育”应用范围,引导学校用实用好“三个课堂”,将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农村学校,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 (蔡睿晓)
自治区政协委员周晓梅呼吁:
全力加强未成年人 违法犯罪预防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持续上升,深刻警醒我们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须不断加强。当前,我区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还存在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学校法治教育和安全监管仍有缺陷、协同保护合力不强、事前预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建议相关部门开展孕前、孕中家庭教育指导必修课、家风指导、家长学校指导课等,强化监护人的监护责任。在社区建立家庭监护指导委员会,指导督促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履行监护职责,重点监督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未成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及时摸排掌握失学、留守和贫困重点群体信息,给予基本社会救助。加强网吧、酒吧、电竞酒店等领域监管,督促经营者积极承担登记查验制度、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等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司法机关与学校建立常态化控辍保学的衔接机制,规范适用“督促监护令”,不断提升涉案、失管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质效。压实司法机关普法责任。推动建立健全本地区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机构设置,积极推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统筹全域资源,推动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司法机关与高校联系建立司法社工研究基地,培养专业司法社工队伍,提升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水平。推动落实行刑反向衔接机制,对于未达刑事责任年龄、存疑不诉等未追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严格处罚并及时跟踪监督,不让年龄成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护身符”。 (陈 敏)
自治区政协委员伏国军呼吁:
守护网络信息净土 开启安全数字未来
近年来,随着宁夏互联网络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和变化。与此同时,目前日益凸显的网络犯罪、网络病毒、网络极端事件等安全问题也对我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等安全构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建议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网络安全法规体系,采用制作小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乡村,在全区全社会范围内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在使用网络设施的单位,在持续加强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政策、积极与公安部门配合做好风险防范的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通过知识普及、警示教育、讲座等形式,认真组织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员工网络安全意识。探索建立网络安全职业管理制度,培养网络安全职业管理人员。每个单位应安排专门的“首席网络安全员”制度,使具有专业技能的网络安全职业管理人员分布在网络使用运行一线,随时处理电脑网络出现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问题处理时效性。 (蔡睿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