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充分发挥“好提案”示范引领和宣传引导作用,本报陆续摘要刊发自治区政协2024年度十大好提案内容及办理答复意见,敬请关注!
【第052号提案】
关于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提案
提案者:自治区政协委员李艳丽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孤独症、多动症、依赖语言发育障碍、选择性缄默症等器质性疾病以及焦虑、抑郁、学习压力、沉迷于互联网和游戏、缺乏安全感、社交问题等心因性问题。
意见建议:
一是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学校心理评估小组,根据不同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心理量表、谈心谈话、班会、家访等方法,开展新学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一生一册”心理健康档案,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援助,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预警措施。对普查中筛选出的预警学生进行进一步风险等级评定,确定“潜在预警”“一般预警”“重点预警”及“特别预警”学生名单,对排查出的“重点预警”及“特别预警”学生,制定“一人一策”干预方案及动态监测机制,对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转介到相应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并做好后续跟踪。
三是加强与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心理健康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知识技能培训,帮助教师把青少年心理辅导技术中科学、实用、有效的辅导技巧、评估方法运用到学校的教学及辅导工作中。
四是采取适当的心理健康调节方法。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和人际关系支持系统情况,形成学校家庭支持合力,帮助学生调节身心,释放心理压力,通过加强自我认知、提高自尊心、规划学习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加强家庭沟通、提高社交能力等方式方法,帮助青少年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五是加强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各种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创设安全温暖的成长环境。要面向教职工、家长、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主题活动、心理健康节、校园心理剧、沙龙活动、线上直播课等形式,营造幸福校园与美好和谐家园。
主办单位:自治区教育厅
答复意见:
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积极推进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针对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议,全区大中小学校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全区共有1140所中小学校利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心理健康综合管理系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抑郁症筛查平台等23个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22所高校依托“中国大学生在线”,每年对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规范运用测评结果,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对评估结果异常的学生“一生一策”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访谈、咨询疏导等心理援助。
针对制定切实可行的预警措施建议,督促各市县(区)逐步建立心理健康市—县—校—班级四级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心理健康预警“闭环”。督导16个县(市、区)依托有关单位(机构)建设19个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有序开展预警和干预工作,指导全区大中小学制定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监护网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跟踪辅导,及早分类疏导。针对加强与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合作建议,印发《教育、卫生健康三年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指导学校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教联合体”,畅通医疗转介绿色通道,及时转介有心理问题学生。建立由宁安医院等医疗机构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库,通过医生志愿者坐诊、聘请心理顾问指导等方式,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针对采取适当的心理健康调节方法建议,结合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分级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小学至少每周一节、中学两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各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针对加强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建议,建立健全“家校医社”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心理援助、安抚疏导和干预,探索开发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发现-咨询-转介-治疗-跟踪-康复”心理健康屏障路径,帮助青少年增强心理健康。
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将继续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教育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持续实施“七心”工程,健全“七项”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创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本报记者 单 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