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鸣
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如何实现就近养老,已经成了乡村振兴道路上十分现实、迫切的问题。2025年自治区两会即将召开,近日,记者走进部分农村地区,深入了解农村老人养老需求。
“天气暖和的时候,村上的互助养老院还开着,我们十几个老人都住在一起,每天有人给我们做饭。到了冬天,养老院没有供暖,我们只能各自回家。”大武口区星海镇隆惠村72岁的李国军老人告诉记者。
据隆惠村党支部书记朱兵兵介绍,2023年,该村创建了隆惠村互助养老院。“刚建成时,村里有十余位老人都住在养老院,每人每天只需缴纳6元钱,便可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但是由于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适老化程度不足,且维护和运营费用不足等原因,冬天养老院无法正常运转,老人们只能搬回各自家中居住。”朱兵兵说。
朱兵兵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特别是对公益、半公益性质的农村养老机构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在改造提升养老服务机构护理能力基础设施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或项目支持,全面加快构建布局科学、配置均衡、服务完善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独居和留守老人同样面临着吃饭凑合、关爱缺失等问题。该村利用闲置的小学校舍,建成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院)。“虽然子女已经进城落户,但大多数老年人还是更愿意留在农村,那里有我们熟悉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李士村村民张大爷表示,希望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加大财政投入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