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聚焦困扰基层“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救助难题,积极培育基层队伍,全面建立“一事一议”工作机制,一揽子寻找策略,引入公益慈善项目,合力解决“关键小事”……
2024年,金凤区民政局探索建立“金及救”综合救助帮扶平台(下称“金及救”),截至目前,“金及救”开展案例督导14场次,解决211个急难救助案例研判;综合评估246户申请临时救助的家庭,在评估分级后给予持续的精准后续救助;吸纳宁夏首批共14家爱心单位(企业)打造爱心联盟,募集两批慈善物资共计12万余元,并制定发放3108张“金及救”爱心卡,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生活成本。
主动发现 “救”在身边
“感谢党和政府,我们全家住进了温暖舒适的楼房,再也不用担心冬天挨冻了。”1月3日,杜林(化名)感激地说。2024年9月,经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金家巷社区工作人员主动走访,发现杜林的妻女在该社区的危房出租屋居住长达10年,且屋内无任何取暖设备。杜林常年在盐池县打工,妻子疑似精神残疾,不与人交流。社区专干与杜林取得联系后,告知公租房申请政策,并全程协助准备资料,通过“绿色通道”一个月内为杜林家庭申请了一套公租房。在冬季严寒到来前,杜林一家三口搬进了新居,社工还协助他们一家申请低保,并链接爱心资源为杜林上初中的女儿送去学习台灯。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迈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金凤区社会救助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主动发现难、精准识别难、资源聚合难、长效帮扶难等突出问题,制约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金凤区民政局低保管理中心主任甘小兵介绍,在这一背景下,金凤区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决策部署,打造“金及救”社会救助品牌,通过夯实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提升服务精度、丰富服务内容四个层面的工作,持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需求。2024年,该局制定《银川市金凤区“金及救”综合救助帮扶平台打造行动实施方案》,依托乡镇街道打造移动式“救助服务站”,推广“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变“等你来”为主动“寻你去”,实现“服务前置、送策上门、申请代办”三位一体的工作方式,实现工作人员多办事,困难群众少走路。
链接资源 全方位服务
“有你们真好,我们在生活方面一点都不担心了。”日前,金凤区民政局依托“金及救”爱心联盟开展“善行宁夏 暖冬塞上”慈善帮扶活动,链接各类爱心企业、人士为困难群众送去衣物和生活物资。家住金凤区良田镇光明村的视力一级残疾、智力二级残疾人小玲握着社工的手,久久不愿放开。因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务农且年事已高无法照料,31岁的小玲在住所内无人照料,个人卫生和生活环境极差。经金凤区民政局和社工核实家庭监护情况,依据《银川市困难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服务实施办法》将小玲送往金凤区综合福利中心集中照料,并链接爱心人士为她送去衣物和生活物资,不仅解决了小玲家庭的照顾难题,也为小玲提供了安心、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
2024年以来,在打造“金及救”平台的同时,金凤区民政局探索“圈层救助”模式,积极调动各类社会力量、慈善资源补充社会救助供给,以需求为导向为困难群众提供串联式救助帮扶,为困难群众提供“全链条”“全方位”服务。
甘小兵介绍,根据《银川市金凤区“金及救”综合救助帮扶平台打造行动实施方案》,“金及救”平台充分调动金凤区各类慈善资源、爱心企业、爱心商家、社会组织加入,构建要素完整的“金及救”社会救助资源库。丰富供给类别,开拓药品、粮油、蔬菜、服装、教育、家政、医疗、康复等商家企业,洽谈公益价格,做好商家维护、优惠跟进、答疑解惑等工作。扩大“金及救”爱心卡覆盖范围,从原有低保对象拓展到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及其他临时救助家庭,金凤区所有困难群众都能享有优于市场价格的“15分钟生活圈”。
“金及救”是一个综合救助帮扶共同体,也是打造金凤区民政救助工作的一张名片,需要更多力量的支持,甘小兵表示。金凤区民政局将探索发展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格局,建立“金及救”专项基金,推广并鼓励村居建立本级“金及救”慈善基金;组建“金及救”志愿队伍,打造“专业服务队”“志愿服务队”“互助服务队”三支志愿力量,通过“积分制”鼓励志愿服务,推动各项服务落地有效;建立“红黄蓝”三色管理机制,全程跟进依据计划为困难家庭提供稳定、可持续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畅通“金及救”信息渠道、推动“金及救”能力建设,让“双能力”提升行动覆盖范围由救助经办人员扩大至志愿服务队伍,继续壮大基层救助队伍,提升救助能力,为社会救助分层分类织就更密更牢民生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