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暖民心顺民意 惠民生解民忧

——自治区政协常态化救助帮扶困难群体 书写“服务为民”新答卷

本报记者 束 蓉

“关心关注‘一老一小’,助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政策、社区老年人用餐服务、严重精神病患者用药补助等一批民生实事从机制层面得以解决。”

“积极反映群众呼声,助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罪错未成年人矫治专门学校建设。”

“协商会富有成效,由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

自治区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将“国之大者”与“民之关切”紧密结合,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制定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1+9”系列文件,扎实开展“学思想、重履职、勤协商、惠民生”实践活动,常态化关注救助帮扶困难群体,形成“三级政协合力推、各级委员同心干”的联动履职新局面,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形成了协商办好一件事、助推解决一类事的机制。

用心呵护“一老一小” 助推解决“关键小事”

“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盼了好久的社区食堂终于开业了,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了。”2024年9月11日,贺明慧、孙孝柏等老人走进装修一新的西夏区宁朔北路社区食堂,对自治区政协调研组一行高兴地说。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

2024年7月,自治区政协调研组在走访调研三线建设时期老企业困难职工生活状况过程中了解到,宁朔北路社区食堂竣工后因电路改造缓慢迟迟无法运营,1600余名老年人和困难职工就近吃不上热乎饭后,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三级政协联动,争取到人大、民政以及各方资金60余万元并协调相关单位解决具体难点、堵点问题,助推社区食堂早日投入运营。

加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重大部署的具体行动。

在自治区政协的有力助推下,西夏区镇北堡镇德林村困难群众杨会林一家多年的落户难题在2024年7月得到解决。

2024年5月21日,自治区政协调研组走访调研西夏区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时了解到,杨会林和妻子龚荣芝的两个孩子出生后一直无法落户。杨会林户籍在海原县红羊乡,因交通事故导致三级残疾,无法干重活。家里无房无地,他在外地打工时结识了龚荣芝。孩子出生后,因龚荣芝户籍被注销,加上没有《出生医学证明》,无法查询户籍信息,导致两个孩子一直落不了户,无法纳入本地“困境儿童”信息库,得不到政策保障。

经自治区政协积极协调,西夏区镇北堡镇、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带领杨会林和两个孩子做了亲子鉴定,陪同杨会林夫妻二人到红羊乡派出所为两个孩子办理落户手续,民政部门依据政策为孩子们办理了低保。随后,还安排专人赴龚荣芝原籍调查相关情况,协助其办理户籍恢复。龚荣芝在西夏区妇联的帮助下参加“马兰花”妇女创业培训,拓宽了就业渠道,一家人又燃起了生活的新希望。

各尽其能各展所长 全心全意为群众献爱心送温暖

将“专家号”送到群众家门口,让优质卫生医疗资源下沉,切实帮助到有需要的困难患者;

帮助7.2万户居民解决“历史遗留城镇住宅办证难”问题;

帮助解决宁夏儿童福利院成年孤儿就业难问题、推动完善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

逢年过节集中组织开展委员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委员深入界别群众中间,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政协履职成效;

一场场专项活动,一件件“关键小事”,一次次排忧解难,按照《全国政协关于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的意见(试行)》要求,自治区政协制定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1+9”系列文件,把政协所能、委员所长和群众所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以自治区政协办公厅+9个专门委员会+27个市县(区)政协为生力军,建立48个界别群众联系点,搭建横跨29个界别、纵联区市县三级政协、全区4000多名政协委员共同参与的常态化履职“服务为民”平台,形成深入联系群众、服务为民的生动局面。

按照“群众需要什么,委员送什么;界别群众在哪里,委员服务开展到哪里”的原则,自治区政协各专委会带动引导委员深入联系点、走进百姓家,为民生“加码”、为生活“加温”。委员们各展所长,有的深入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慰问,了解困难群众家庭生活、身体状况和政策享受等情况,有的结对帮扶困境儿童、大病患者、困难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不断释放政协温度。

2023年,自治区政协研究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作用常态化开展救助帮扶困难群体工作的意见》,激励委员发挥热心公益事业的带头作用,动员委员不断“献爱心、送温暖”,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困难群众进行持续性帮扶救助。

当年9月,自治区政协委员鲁宝杰向自治区妇联捐赠20万元用于“小树苗”困境儿童关爱项目建设,为400多名“小树苗”困境儿童提供心理辅导、主题活动等服务,积极探索有效的关爱帮扶方式方法。爱心帮扶的路上,温暖在延续。2024年10月20日,自治区政协“鲁宝杰委员会客室”开展关爱“小树苗”困境儿童主题活动,助力孩子们同享阳光,茁壮成长。

“雪中送炭,看似是小帮扶,其实意义重大。”自治区政协委员吴金霞多次参加自治区政协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她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公益组织负责人,我将团结带领更多的界别群众与政协同向同行,共同关爱帮扶困难群体,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政协委员要走入群众中间,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发挥自身具备的特长和优势,在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中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自治区政协委员何仲彤的感言,道出了委员们的共同心声。

“政协离我们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在一次次解疑释惑、一件件“关键小事”、一场场排忧解难的服务活动中,受助的困难群众发自内心地感慨道。

由点到面由浅入深 助推解决困难群体兜底性民生关切

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

针对部分县(区)、基层机构还存在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不一致、失联认定程序适用性不强等问题,2024年4月以来,结合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多次带领部分政协委员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围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这“一类问题”深入调研,看望慰问,找准问题所在,形成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完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工作的建议》,推动我区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排查、精确认定、精准保障”工作的通知》,力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机制更健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配套措施更完善。

残疾人需要格外关心、关注。精神障碍患者是残疾人中的特殊类型,其救治救助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2024年9月19日,自治区政协调研组督办民生类提案调研宁夏社会福利院时了解到孤残青年需求,征集形成46个“微心愿”清单,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文娟高度重视,立办力促,全力推进。

9月23日,自治区政协召开孤残青年帮扶暨“有事好商量”协商座谈会。经协商,自治区文旅厅协调各景区开辟绿色通道,做好服务保障,满足孤残人员去景区游玩等精神文化需求;自治区残联为社会福利院提供纸尿裤和蛋白粉,并纳入长期帮扶项目……

“感谢自治区政协搭建了‘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让我们有机会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政协委员面对面深入交流,共同想办法,解决了孤残青年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宁夏社会福利院院长郭朝东说。

在点亮孤残青年46个“微心愿”的过程中,经自治区政协搭台助力,民政、残联、卫生健康委等11个部门的负责人和三级政协委员充分协商交流,提出意见建议。各单位联动资源,全力织牢织密精神障碍患者、残障孤弃儿童保障网,提升银川、吴忠、石嘴山、固原、中卫五市的救治服务水平,为特殊困难群体撑起一片蓝天。

聚焦发力助推加强医保基金合理使用、我区未成年人保护等一批困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从点到面助推我区孤残青年帮扶、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残疾人“两项补贴”每年提高180元等一批民生实事从体制机制层面得以解决。自治区政协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为抓手,在助推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持续紧抓不放,通过办好一件事、解决一类事,形成有效的帮扶机制。

新时代新征程,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治区政协将持续打造委员履职“服务为民”品牌,常态化开展救助帮扶特殊困难群体活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 2025-01-07 ——自治区政协常态化救助帮扶困难群体 书写“服务为民”新答卷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5348.html 1 暖民心顺民意 惠民生解民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