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睿晓
“别人家都要十几万呢,你们真的不要那么多吗?”“如果我要了高价彩礼,女儿婚后背上经济负担,会给生活增加压力,只要他们小夫妻恩爱、互相尊重,婆婆公公能将我的女儿视为自己的女儿对待,我们就心满意足了。”近日,谈及“低彩礼”嫁女的情况,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红海村村民高学兵如是说。
去年,高学兵的大女儿高瑜出嫁,在两家交涉彩礼陪嫁时,高学兵和妻子张燕收取8万元礼金。后来在布置婚房时,高学兵给女儿陪嫁的总价值还超过了彩礼钱。如今,类似高学兵低彩礼嫁女儿的现象在红寺堡区已不是个例,该区通过完善“一项机制”,即通过开展大问询、大调研、大讨论、大推进,全社会的文明新风已逐渐深入人心。
据了解,为推动移风易俗有章可循,红寺堡区坚持通过线上问、线下询的方式,开展“我心目中的彩礼”民意大调查活动,广泛征求群众对彩礼的预期,获得5125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精准掌握社会各群体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意见建议。还协同组织、农业农村、民政、妇联、法院、检察院、司法、乡镇等部门,邀请行业律师、法律顾问、红白理事会代表、群众代表等,围绕如何做好移风易俗畅所欲言,厘清了法理、情理、道理。
“我们还联合北方民族大学开展移风易俗调研活动,摸清了城乡居民在婚丧习俗、人情往来等方面的实际支出和与之相关的家庭经济负担等准确情况,形成《红寺堡区深化婚丧风俗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专项调研报告》,为研究制定可操作、能落实的工作举措奠定扎实基础。”红寺堡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文辉介绍。
研究出台《红寺堡区推进移风易俗深化婚丧改革建设文明乡风实施意见》,形成“三新四简两不”的有效管理机制。“新”在明确彩礼定义、严控彩礼上限、限制随礼金额。“简”在形式和内容上。包括公墓集中安葬、生态节地安葬、文明节俭办丧、安全低碳祭扫。“两不”指其他事宜倡导不办宴席、办宴席不收礼,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示范基金”管理范畴,为深入推动全区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移风易俗,移的是不正之风,易的是不良之俗,注入的是文明活力,受益的是广大群众。红寺堡区将继续以移风易俗的“小切口”温润文明乡风“大环境”,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