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嵩
贺兰山石砚是宁夏的特产之一,用来制砚的贺兰石产于贺兰山滚钟口一带,是岁月经过数亿年的积淀而形成的自然“精灵”。贺兰石质地细密均匀,清雅温润,分为绿紫两色,紫里含绿,绿中衔紫,纹理交错,天然玉成,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石料。用其雕制而成的贺兰砚,滑不厌墨,涩不滞笔,加盖后墨在砚中数日不干不臭,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等优点。据清《乾隆宁夏府志》卷三“山川篇”中“宁夏宁朔县”一节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贺兰石分为前山石和后山石两种,此处记载的是前山石。清末湖南宁乡人谢威风担任宁夏知府时,由于他喜书画,尤爱贺兰山石砚,便差人通过仔细勘察、釆集矿样,确认后山大寺沟的山峰背面石质比前山石更细腻滑润,彩色石也较多,故此处开采出的砚石就是后山石,也是现在制砚所用的原材料。数百年来,贺兰石的开采及其雕刻制作的砚台名贵天下,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喜爱,因之也对贺兰山石砚的赞美不绝于耳。清乾隆年间著名文学家刘大櫆就写有一首《贺兰山石砚歌次韵》的古风:
伟哉贺兰山上石,自入中华声赫奕。
肌容青玄毓地精,骨理细腻含天泽。
琢就常为染翰珍,重之不减连城璧。
洗向云溪龟欲浮,润通月窟星堪摘。
饼金镇日贡山籯,㲄玉连年输海舶。
岂如兹石价无双,采自遐荒影怜只。
研磨人无手指痕,凹凸岁有松煤积。
求沽惨澹已出椟,待聘殷勤犹在席。
宜图其大所直寻,纵展所长不盈尺。
浮生贵贱有何常,付与人言任烦啧。
刘大櫆(1698—1779年或1780年),字才甫,号海峰,安徽桐城人(今安徽省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清代中期的古文家、诗人,“桐城派”代表作家。著有《海峰先生文集》《海峰先生诗集》《论文偶记》《刘海峰制艺》等。《贺兰山石砚歌次韵》一诗就出自其《海峰先生诗集》。题中“次韵”就是步别人诗作的韵进行的创作,由此判断另有他人也写有“贺兰山石砚歌”,惜未见到原作。刘大櫆生平并没有到过宁夏,“次韵”对贺兰山石砚大加颂美,他是著名的文人,对“砚”自然有着深刻的“理解”,终其一生以著书立说、聚徒讲学为主,笔墨纸砚是日常用具,他能以较长的诗作写誉遥遥数千里之外的贺兰山石砚,也表明宁夏的贺兰山石砚在乾隆时代就已经走向全国。该首诗作从贺兰山石砚的产地、石质肌理、研磨制作、珍贵价值等作了细致描述并抒发了个人感慨,整体诗风豪放,颇具阳刚之美。
以贺兰山石砚为题材的诗作还有清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骈文家、诗人胡骙(又名方天游)的古风《杨大夫视驾贺兰山石砚歌》;乾隆时曾任宁夏灵州知州的扬芳灿所作《萧百堂五十生辰以贺兰石砚为寿系之以诗》;道光时担任体仁阁大学士的一代文宗阮元以贺兰山石砚赠署两广总督邓廷桢,同时期的文学家方东树赋诗一首《贺兰山石砚诗仪征相国遗尚书邓公者》记其事;道光时曾任兵部尚书、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的湖南湘阴(今为汨罗)人李星沅的《贺兰山石砚歌为邓掷云制军作》等。足见贺兰山石砚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彼时已成为珍贵礼品在官员和文人之间馈赠。
另外《民国朔方道志》卷二十九“艺文志·赋诗”中载有一首赵惟熙的五绝诗《砚山斋》:
贺兰富研材,堆砌成小山。
夙有临池意,薄书傥余间。
赵惟熙(1859—1917年),字芝珊,江西省南丰县人。工于书画,气格旷达。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任宁夏知府,后任甘肃省巡警道,代理甘肃布政使;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署甘肃省都督兼民政长,主持甘肃军政;民国三年(1914年)三月为参政院参政、约法会议议员。赵惟熙的这首诗自述在自己书斋“砚山斋”里作诗临字,由眼前的砚台联想到贺兰山富有“研材”(研材即贺兰石,是制作砚台的原材料);而自己的书斋里贺兰石堆积成了一座小山;用这些石头雕刻制作的砚台使临池学书的意兴大增,所写的贴本也一天天薄了,就这样洒脱不俗地度过了许多公干之余的时光。从诗中可见作者是一个酷爱贺兰石砚台的书法爱好者,当然以知府的身份拥有“小山”一样多的贺兰砚石料,对主政一方的封建时代官员来说是很正常的,赵惟熙也是“慧眼识珠”,还饶有兴致地专门作了一首五言短诗来记录自己平时的爱好,对贺兰山石砚也算起到了宣传作用。赞誉贺兰山石砚的诗作以清代居多,酬赠唱和及抒写个人爱好是主要内容,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新中国成立后,贺兰石的开采利用、贺兰山石砚的雕刻制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工艺水平显著提高,鉴赏性、艺术性也大为增强。1963年12月,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宁夏视察工作时,也曾赋诗盛赞贺兰山石砚,颇有韵味:
色如端石微深紫,绽似金星细入肌。
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
著名书法家启功于1979年也为贺兰山石砚写下了赞美之诗:
一
中华民族交融久,万里舆图一版收,
砚是贺兰山上石,班超有笔莫轻投。
二
千辛采得高山石,众智成为巧匠心。
寄语临池挥笔客,要知一砚重兼金。
贺兰山石砚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生发出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现象,也寄托着无数文人的寄托和向往,更承载着许许多多雕刻艺术工匠们的梦想与情感。2011年6月,贺兰山石砚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与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易水砚几种受保护的名砚之一。贺兰山石砚是宁夏的历史文化名片,它蕴含着的文化“魂魄”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艳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