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陪同视障群体购电、就医、办事,为他们免费开展安全用电知识普及……2年来,经国网银川市兴庆区供电公司“电烛亮心灯”青年志愿者持续努力,服务对接的视障群体安全用电常识知晓率达97.3%。近日,由该公司申报的《“电烛亮心灯”视力障碍群体帮扶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让用电安全更暖心
说起成立“电烛亮心灯”视力障碍群体帮扶志愿服务队的初衷时,项目负责人毛安琪说:“我刚上班时,遇到一对远道而来买电的盲人夫妻。虽然我们推出了便捷购电的政策和移动端,但他们却不方便使用。”在强烈责任心的驱使下,她联合国网银川市兴庆区供电公司的青年志愿者共同发起了该项目,主要服务全盲、因白内障等情况导致视觉损伤的人群,对他们进行安全用电指导、外出预约陪伴等服务。
“进入互联网时代,绝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电器,安全用电是我首要考虑的问题。”12月16日,先天视力残疾的杨阳一边熟练地敲击键盘一边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从那时起,他便对这个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了自主创业的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杨阳自主创业开设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
当杨阳前往国网银川市兴庆区供电公司为公司办理电卡时,工作人员看到他手持盲杖,当即主动上前问询,热情周到的服务令他倍感温暖。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工作人员为他对接了志愿者,全程陪他办理业务,还定期回访,确保公司用电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如今,在各方关心和志愿者帮助下,杨阳的公司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此外,“电烛亮心灯”视力障碍群体帮扶志愿服务者还会帮助视障用户完成“看一场电影”“读一部名著”等心愿,帮助他们提升体验感,更多地感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和关怀。
“电”亮心灯共建美好
“魏叔叔您好,新买的家用电器给您提供了盲文教程,会用吗?”日前,“电烛亮心灯”视力障碍群体帮扶志愿服务者毛安琪和伙伴们,来到家住兴庆区三林巷的独居老人魏大爷家中,开展用电安全检查,对发现的用电隐患进行及时排除。
通过定期上门的方式,“电烛亮心灯”视力障碍群体帮扶志愿服务者们让视障服务群体不出门就能享受到生活缴费智能化教程、家用电器盲文介绍等服务。
“孩子一出生就确诊为视力一级残疾,家里电器多,为了看护他,我也只能留在家里。”7岁盲童淇淇的母亲朱女士说,“电烛亮心灯”视力障碍群体帮扶志愿服务者入户时了解到她家的需求,便指定专人将其梳理归纳,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现在,朱女士有事出门时,就微信联系志愿者上门看护孩子。
为进一步让志愿服务活动自然而然地嵌入服务对象的生活和工作,“电烛亮心灯”视力障碍群体帮扶志愿服务者们经常开展线上线下的交流,将“一对一”服务扩展辐射到服务对象身边的其他人,提供如联合社区绘制小区紧急逃生线路图、设立“银电师傅”爱心驿站、开展“陪您去办事”等服务,形成了长期有效的陪伴。
“今后,志愿服务队还将和医院对接,积极利用现有的‘银电师傅’网格化线上服务平台达成需求与响应双向畅通,借助互联网及社区网格,让视力障碍帮扶志愿服务项目惠及更多有需要的特殊群体。”毛安琪说。
据统计,2022年至2024年项目开展期间,“电烛亮心灯”青年志愿者共开展服务117次,参与志愿者共160人次,其中35岁以下150人,他们陪伴视障人士外出就医、办事、购物,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形成“社会+电网”共建局面,更好的服务特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