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海原县102家农民文化大院活跃基层

本报记者 孙振星

连日来,海原县文化馆的志愿者们步履不停,奔走于各乡镇之间,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送到大家身边。如今,海原县农村已是一派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新气象。

近年来,海原县把文化大院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工程之一,通过举办文化能人培训班和上门“菜单式辅导服务”,将“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着力提升农民文化大院品牌建设和服务效能,有效激活基层文化服务“神经末梢”。

“过去我的父辈演皮影戏是为了养家糊口,如今皮影戏成了观众青睐的艺术形式。在海原县文化馆扶持下,我组建了海原县魏氏皮影戏团,坚持一周一次的皮影戏表演。”海原县魏氏皮影戏的第四代传承人魏岳成说,从2019年起开展皮影戏进校园活动,每年演出80场次。

“我们文化大院专门组织魔术爱好者赴四川绵阳学习魔术表演,并购置各类魔术道具,不断完善、训练魔术表演手法。”三河镇唐堡村兴荣文化大院负责人赵兴荣说。

截至目前,海原县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8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0个,农家书屋185家。全县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村级服务点31个,业余文艺团队9个,广场舞队129个,形成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累计培养文化骨干上千人,每年开展健身舞、秧歌、秦腔、社火、山花儿等文化活动1500余场次,带动10万多人次参与文化活动。

“全县102家农民文化大院常年活跃城乡,拓宽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有效弥补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基层文化输出单一等难题。”海原县文化馆馆长王新林说,将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文化大院、基层流动图书服务点、农民业余文艺团队为补充,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让群众动起来,文化资源火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

--> 2024-12-18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4648.html 1 海原县102家农民文化大院活跃基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