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斌 文/图
近年来,宁夏中小学生心理疾病呈高发态势,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性心理疾病明显增多。目前,我区通过将心理健康纳入教学安排、开展心理测评和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等方式,加强对青少年抑郁症等常见心理障碍的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学校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建设不足、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建设不足等问题亟需关注。
为此,自治区政协委员刘冬梅提交《关于完善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提案》,从鼓励条件合适的社区或学校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等方面为我区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近日,主办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就提案办理情况进行答复。
答复介绍,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育心”“知心”“润心”“暖心”工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积极推进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进计划、进课表、进课堂。设置小学至少每周一节、中学每两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各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遵循幼儿园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创设幼教活动场景,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创新开展特色心理活动、优秀辅导案例、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等评选,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在健全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方面,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健全心理咨询值班、预约等制度,满足学生咨询与求助需求,开展不同学段不同年级针对性辅导,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通心理咨询和援助专线。其中,石嘴山市部分学校开设“悄悄话”知心信箱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电话,银川市建成“银川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答复表示,自治区教育厅将继续加强指导,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教育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创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