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模拟”的家给予真实的爱

——宁夏儿童福利院积极探索“类家庭”养育模式 还孤残儿童完整童年

蔡睿晓

在宁夏儿童福利院,有这样的家庭,成员之间虽没有血缘关系,却成为了相知、相守、相伴的家人,这就是“类家庭”模式。“类家庭”和普通家庭有什么区别?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来到宁夏儿童福利院“类家庭”养育中心采访。

康复训练

助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类家庭’模式又称‘模拟家庭’,我们通过前期招募、资料审核、面试访谈、岗前培训等环节筛选出合适的申请家庭,与有需求的3名至5名困境儿童组成新的家庭,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有爱、有家、有温暖的童年,也为他们将来回归社会、融入集体奠定良好基础。”宁夏儿童福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类家庭”与普通家庭无异,目前该院规划建有10户,已经入住8户。

今年12岁的园园(化名)是“类家庭”养育中心里被呵护的一员。走进园园家,记者被温馨的生活环境深深打动,实木打造的家具干净整洁,墙壁上布满了家庭成员照片:户外活动、家庭聚餐、艺术表演的瞬间被一一定格。

作为园园的“爱心妈妈”,47岁的陈大姐告诉记者,经过申请,去年8月她来到宁夏儿童福利院“类家庭”养育中心成为4个女孩的“爱心妈妈”。“刚开始见面,孩子们都不太爱讲话,也不喜欢亲近人。”陈大姐说,为了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她嘘寒问暖、关心孩子所需所想,变着花样给孩子们做美食:珍珠奶茶、酸奶奶昔、水果罐头……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孩子们逐渐打开心扉,每天一回到家都争着抢着和陈大姐讲在学校一天发生的趣事,还把爱心人士送的奶茶水果等带回来给陈大姐。

4个孩子中,除了园园比较特殊,是一名脑瘫患者,其他3个孩子都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为了园园更好康复,每天我都定点带着她去宁夏儿童福利院接受康复训练,吃完饭后还要辅助她做半小时的肢体训练。”陈大姐说。为了提高康复训练的专业性,陈大姐还专门学习了康复手法技巧,将康复训练融入园园的日常生活中。在陈大姐的悉心照顾下,园园已经学会独立刷牙、洗袜子等。

“亲爱的‘妈妈’,感谢您平时对我们的照顾,让我们明白即使不是亲生的也能收获到真实的亲情关怀……”今年母亲节,陈大姐收到了孩子们的亲笔信,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她的感恩,这让陈大姐深受感动,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是一份特别的责任,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和奉献。”陈大姐说。

用亲情陪伴

给予“折翼天使”家的温暖

这是“类家庭”里寻常的一天。

清晨,“爱心妈妈”何大姐早早起床先为3个上小学的儿女做早饭,再去附近的菜市场购买一天的食材。作为“爱心爸爸”的侯大哥则叫孩子们起床、梳洗、吃早饭,然后送他们到附近的小学读书。下午四五点,两人陆续将3个孩子接回家,辅导作业。每到周五晚,上寄宿高中的儿子便从学校回到家,一家人共同享受欢乐的亲子时刻。

侯大哥告诉记者,今年4月,他和妻子共同来到“类家庭”养育中心,成为4个孩子的“爱心父母”,其中三个男孩、一个女孩,最大的17岁,最小的9岁。他和妻子分工有序,白天,何大姐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晚上,侯大哥给孩子辅导作业、进行亲子互动……直到晚上9时许,孩子们进入梦乡,夫妻俩才稍微松口气。

生活中,他们扮演着“严父慈母”的角色。“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时,比如耍赖不想上学、挑食等,我会及时严肃纠正,引导他们健康积极成长。”侯大哥说。孩子学业上取得进步或者其他方面做得好时,何大姐会用激励式语言不断赞美他们的闪光点。这个家庭组建8个月来,孩子们的变化也是可喜的。放学回来看见“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帮忙洗菜、打扫卫生;晚上洗完澡,在妈妈的指导下,洗晒自己的贴身衣物……

“虽然4个孩子都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生活不用特别操心,但其中3个都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所以在亲情陪伴和精神支持上,他们需要的远比正常孩子多得多。”侯大哥说,为了弥补孩子们的亲情缺失,他经常和妻子带着他们一起参加亲子活动。“识五谷、事农桑、勤四体、励心智。”今年国庆期间,在宁夏儿童福利院的组织下,侯大哥夫妇带着4个孩子和其他7户家庭共同前往金凤区良田镇摘桃子、互相分享采摘技巧……在交流互助中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照顾,也离不开宁夏儿童福利院社工的支持。“为了给每个家庭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宁夏儿童福利院不仅承担“类家庭”日常的水、电、暖等费用,还负责孤残儿童就医、就学等各种开销,每月按照相关规定给“类家庭”发放孩子生活费和‘爱心父母’劳务补贴。每逢春节、中秋等节日还会送去米、面、油等慰问物品。”宁夏儿童福利院的一名社工告诉记者,除了基本物质保障,还会结合不同孩子的兴趣特长,积极对接社会公益机构,整合教育资源,为他们提供舞蹈、古筝、吉他、书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长教育,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增加他们融入社会的机会,对于适龄上学的儿童会提前对接就近学校,保障孩子们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孤残儿童作为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之一,需要人们以仁爱之心温暖、呵护他们,努力为这些“折翼的天使”营造温馨的港湾,使他们茁壮成长。“我们将继续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 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不断发力为孤残儿童提供一个幸福难忘的童年回忆。”宁夏儿童福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 2024-12-13 ——宁夏儿童福利院积极探索“类家庭”养育模式 还孤残儿童完整童年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4516.html 1 “模拟”的家给予真实的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