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红霞
日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申报的“三农”银发志愿服务项目被评选为全区10个优秀项目之一,在全区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交流并授牌表彰。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我们‘三农’银发志愿者。”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三农”银发志愿服务队以开展各类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老干部志愿服务精神,一场场身体力行的奔走,一次次专业精到的服务,不断释放我区离退休干部志愿者的正能量。
情系“三农”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
进入冬季后,天气寒冷,奶牛因气温下降,免疫能力有所降低,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加之缺乏新鲜饲料,极易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影响奶牛的正常生长发育。
位于吴忠市的宁夏弈安牧业有限公司,现有存栏奶牛4000多头,是一家集奶牛养殖、鲜奶销售和饲草种植加工为一体的标准化示范牧场。冬季奶牛场该如何管理?需要注意哪些?
日前,“三农”银发志愿服务队的老专家们来到牧场进行指导。“牧场的防疫程序和做法都非常好,很标准。犊牛对寒冷的抵御能力较差,要做好各种保温措施。”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原二级巡视员、农业推广研究员张和平耐心地为企业指导牧场防疫工作。
近两年,随着牧场高标准养殖更加规范,宁夏弈安牧业有限公司计划打造观光牧场,希望专家们给予指导意见。“休闲观光牧场是现代畜牧业的示范窗口,也是新形势下畜牧业培育新动能、创造新业态的有效手段。咱们可以尝试探索出一条增收的渠道。”张和平说。
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养殖园区和蔬菜大棚开展技术帮扶,是“三农”银发志愿服务队的工作日常。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结合全区基层农业生产需求,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组织引导44名老干部成立‘三农’银发志愿服务队,深入11个县(区)20个乡镇35个行政村,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植保、种子、畜牧等农业技术指导。”
今年以来,“三农”银发志愿服务队开展农业技术指导等活动55场次,发放农业生产技术手册300余份,有力保障粮食作物丰产丰收。结合今年雨水分布不均、旱涝并存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基层密切合作,强化极端天气情况下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工作中坚持“应时而使”,在粮食作物播种关键期集中下乡,围绕春耕期间作物搭配、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农民群众关心的技术难点问题,开展“基层服务行”活动12次,组织“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宣传培训21场次,参训人员达600余人次,致力用退休专业技术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发挥余热 让银发力量老有所为
老有可为、老有所为是许多老年人的要求和愿望。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结合离退休干部专业特长、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梳理授课服务项目“清单”,及时向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推送,以精准化的“点单式”志愿服务为载体,建立了“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组织晒单、群众评单”的工作模式,让志愿服务更加贴民心、达民意。
在海原县,“三农”银发志愿服务队深入贾塘乡开展产业规划和养殖技术指导,派出3名畜牧兽医老专家在海原“农业云课堂”进行网上授课;
深入青铜峡市、沙坡头区、同心县等地,“三农”银发志愿服务队开展种植、动物疾病防治等技术指导与培训;
在自治区农作物研究所和宁夏红禾种子有限公司,“三农”银发志愿服务队开展夏收“三农”志愿服务基层行活动,积极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建言献策。
……
“退而不休,还能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从我们内心来讲,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张和平的这番话,是“三农”银发志愿服务队成员共同的心声。
“是组织给了我平台,我就应该干得比别人努力一些,付出比别人多一些。”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原一级巡视员、农业推广研究员宿文军是种植行业的专家,他认为在这个年龄不应该退下来享清闲,而是让手里这些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贾志俊作为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原一级调研员、高级农艺师,每年一到水稻种植的关键时期,他的电话就被全区水稻种植基地的农户们打个不停,除了即时的远程指导,他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种植基地去看看。多年间,他跟着农户一起扎根在田间地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他并没有歇一歇的念头,仍然立足自身技术特长,为我区农业发展继续献智出力。
“三农”银发志愿服务队秉持“群众需求在哪里,就把实事办到哪里”的理念,先后开展党的理论、农业农村政策宣讲53场次,开展农业生产一线技术服务20余次,受益群众达1000多人。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进一步组织引导全区离退休干部凝聚思想、汇聚力量、发挥作用,以银发之力,筑梦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