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 茜) 12月3日,记者获悉,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以加强信用培育,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强化信用监管与服务,拓展信用应用场景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提升行动,努力构建措施更实、力度更大、服务更优的营商环境,助力打赢“百日攻坚战”。
据了解,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提升信用修复便利度,建立行政处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同步告知信用修复条件、途径和程序的工作机制,引导市场主体积极主动修复失信信用信息。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建立信用修复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信用修复信息跨部门互认。今年全区系统共修复6.49万户经营异常信息和2484户严重违法信息,停止公示3176户行政处罚信息。完善失信约束和联合惩戒机制,今年全系统将22.4万户经营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6户经营主体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公示3651起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2.0版”上线运行,分类结果按月更新并记于企业名下。持续推动分类结果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常态化运用。全区市场监管部门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开展抽查企业9977户,占总抽查企业数的37.6%。“我们通过建立信用惩戒缓冲机制,对无主观故意、违规行为轻微的,设立信用惩戒缓冲期,引导经营主体主动纠正违规行为。对于经营主体决定不再从事经营活动的,引导其办理注销登记。”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推行柔性监管,发布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和清单,建立健全经营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对新技术、新业态等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倡导实行宣传引导、信用承诺、行政提示、行政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助力经营主体轻装上阵。今年全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办理“不予行政处罚”案件188件,“减轻行政处罚”案件673件。在登记事项和公示信息抽查中予以容错纠正违规经营主体1445户。“双随机、一公开”等抽查检查中非现场检查9284户,“触发式”检查1214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