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 瑞 文/图
做好“土特产”文章,既能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的比较优势,又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温旭茹、刘淑梅、陈自强联名提交《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从加大人才引领机制、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推进全产业链打造、提升产品附加值等角度积极建言。近日,主办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就提案办理情况进行答复。
答复介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把人才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任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有序开展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形成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目前,全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36.5万人、147.7万人,推荐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选29人,新认定高层次人才431人,选拔青年拔尖人才100人、自治区技术能手31人,全职引进博士12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6503人,366位农民获得高素质农民职称。在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方面,精准把握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资源禀赋和开发潜力,调优产业结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明确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等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辐射区,合理布局加工,建立区域分工合作机制,避免同质竞争、产能过剩,坚定不移走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发展路子,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
答复表示,我区聚焦乡村特色产业,以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以育龙头强链条为重点,全链条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全环节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全领域培育产业经营主体,全要素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全方位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加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倾力推动“六特”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累计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个,覆盖“六特”产业占比达83%。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把准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三个区域禀赋特点,坚持走农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完善提升优势特色产业领先地位体制机制,精耕细作、精打细算、精准发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特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