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罗 鸣) 11月21日,记者获悉,惠农区残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组织服务,在加强和改进村(社区)残协推进中,从解决残疾群众需求和期盼入手,夯基础、建网络、明机制,积极推动工作开展惠农区共成立村(社区)残疾人协会79个,做实筑牢残疾人工作的基石,2024年以来累计为残疾人提供各项上门服务7000次。
惠农区残联配备残疾人领导1名,在79个村(社区)设立残协组织,将村(社区)残协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形成村(社区)残协工作职责、村残疾人专委工作职责,构建了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基层残协各项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助推基层残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其中,礼河乡银河村残协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一年来为109户残疾家庭发放“托羊入园”红利113360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走在前、作表率。红果子镇惠西残协聚焦残疾人服务专业化、项目化、融合化、精细化四大引擎,打造“忘忧草”残疾人之家,全年开展残疾人文化志愿服务、就业培训、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26场次。
此外,惠农区残联大力推行残疾人专职委员“上门代办”服务,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和相关惠残政策,及时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2024年以来,为167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290名肢体残疾人享受康复理疗服务,507名残疾人享受免费适配辅助器具1063件,30名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42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学生享受扶残助学金10.9万元,103名残疾人享受各类就业补贴25.2万元,举办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303人次,安置残疾人公益性岗位23人,5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为2858名残疾人办理“圆梦护航保”,理赔16件7.32万元,各类惠残政策实现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