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 蕾
“谢谢大家的帮助,让我们母女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近日,小妮(化名)的母亲流着眼泪,感激地对固原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工作人员说。
小妮今年读初中,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一起生活,日子虽然清贫,但小妮听话懂事,母女生活幸福。2023年年初的一个夜晚,小妮不幸发生交通事故,伤势较为严重,脊柱、脊髓等多处受伤,生活无法自理,手术、康复等费用已花费近50万元,后期还需进行多次手术、康复等。
“得知小妮不幸的遭遇后,我们第一时间按照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程序,积极协调原州区委社会工作部和相关街道办事处,将小妮母女纳入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程,并与各部门(单位)积极会商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固原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工作人员说,固原市和原州区的民政、医保、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研究政策、研判情况,密切协作,为小妮申请临时救助;开通低保审核绿色通道,按照政策为小妮母女申请城市低保;卫生健康部门发挥家庭签约医生作用,定期上门为小妮开展日常诊疗服务;街道社区志愿者对小妮进行定期走访并开展心理疏导;残联将根据小妮后期治疗情况为其提供相应的康复帮扶。固原一些爱心组织还积极为小妮捐款……
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帮助小妮一家渡过难关,是固原市充分应运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机制,统筹协调、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和各类资源,切实帮助特殊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一个缩影。
泾源县黄花乡的兰阿舍患有精神疾病,丈夫去世后,两个孩子和她一起生活。“女儿读高中、儿子读初中,母子3人住在一间屋里很不方便,我们工作人员积极联系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为其捐赠新床及孩子学习生活用品。”固原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工作人员说,固原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兰阿舍家中开展志愿服务,给她家清扫庭院及房前屋后卫生、为其购买生活用品。近期,泾源县委社会工作部和黄花乡、村干部,主动对接,为兰阿舍办理残疾证,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
固原市聚焦“小百分比”群众的急难愁盼,建立以乡镇(街道)干部、驻村工作队、村(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为主要力量的主动发现队伍866支,开展细心排摸,对全市摸排的8类特殊困难群众开展常态监测,实时掌握其家庭情况变化,实施动态管理;紧盯“小百分比”群体,坚持实地走访调查,逐一入户面谈,精准识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的特殊困难群众,先行先试开展关爱帮扶。
此外,固原市聚焦特殊困难群众精准关爱帮扶,形成《固原市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程部门措施清单》,清单包括60个帮扶项目97条具体帮扶措施,措施涵盖资金帮扶、就业培训、心理慰藉、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明确了具体帮扶项目、帮扶对象、帮扶措施和责任单位。固原市民政等部门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爱心企业、热心人士,开展“善行六盘·共建和谐”捐资捐物活动,汇聚各方力量,有效解决“小百分比”特殊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防止冲破社会道德底线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