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骏马奖”获奖人马骏:

“被文学托举 将用一生播种爱”

▲2024年11月16日晚,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颁奖典礼举行。图为马骏获奖。(图片由本人提供)

本报记者 邓 蕾

11月16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办。来自宁夏的作家马骏(笔名柳客行),凭借散文集《青白石阶》,成为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最年轻获奖者。

当晚,台上灯光璀璨,轮椅上的马骏自信微笑。“我是一个眼睛高度近视的人,只能用心去感受世界。我有幸被‘文学村’接纳,成了吃文学‘百家饭’的人。这世间真善美的种子长成的粮食,让坐在轮椅上的孩子慢慢长大,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文学路上给予我亲切关怀和无私帮助的人们。我真诚地爱着这个世界,是这些温暖,让我坚信文学的力量……”马骏说。

父亲的肩膀给了他走出家门的力量

马骏,1995年出生于西吉县。他出生时因患“脊髓性肌萎缩症”,抬不起手、直不起腰、挪不动腿,像一个“稍微能移动的有思想的植物人”。

“从小,我没有自主行走过一天,吃饭、翻身都需要别人的帮助。”马骏说,当同龄人唱着儿歌跳皮筋时,他只能坐在石阶上远远眺望。等孩童们的欢笑声散去,他低下头用手指抠水泥缝隙的沙粒,若逮住一只蚂蚁,就放到手心,让它惊慌失措地爬到手背,再翻转手腕,让小蚂蚁往复攀爬——蚂蚁成为他童年忠实的玩伴。

妹妹上学去了,马骏坐在青白石阶上等她放学。妹妹写作业时,他就凑在一旁看她写,还让母亲买了本子,妹妹写个啥,他就照模样画出来。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马骏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期盼:去学校读书,知道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到底念啥。

“即使吃黑面饭也要让骏儿上县城里最好的小学。”在母亲的争取下,9岁时,马骏终于上了小学。此后,父亲并不厚实的脊背成了马骏最大的依靠,支撑着他求学的信心。上学、放学、回家……慈爱的父亲背着他,从小学到中学,风雨无阻地接送他12年。可“屋漏偏逢连夜雨”。2007年,马骏的弟弟出生时因拉伤神经,导致右半身瘫痪,看着弟弟,马骏就像看着另一个自己。弟弟到了上学年龄,父亲每天抱着马骏读高中,母亲则每天背着弟弟去小学,家里的日杂门市部时常关门,生活更加拮据起来。

2016年,马骏考上了大学,他以一纸大学通知书回报了家人风雨无阻的付出,可现实无情地摆在面前:去上大学,父亲就得陪读,这个家将无法运转。马骏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做出了最痛心的选择:放弃上大学。

后来的一段时间,马骏待在一个30平方米的房间内,这里一半是摆满各种零食、日用品的小卖部,另一半是他生活的小屋。2017年,看着日渐颓废的马骏,父母决定即使负债,也要为他定制轮椅。当价值2万元的电动轮椅出现在眼前时,马骏惊喜不已。坐上轮椅后,马骏用手指拨动挡位。22岁时,马骏第一次实现了自主移动。他仿佛体验到了重生的感觉,驾驶轮椅走遍大街小巷,走过春夏秋冬。

“遇见”史铁生 用手机写下数十万字

有了轮椅,马骏也曾想去找份合适的工作。当他鼓起勇气走出家门,一家店一家店询问时,老板多低头不答,让他自行离开;若他的话多点,可能会被不耐烦地赶出来。“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这样的想法又一次冒了出来,他眼前灰蒙蒙的,看不到希望。

也就是在这时候,马骏读到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丝丝的好奇感让我的心痒痒的,读着读着,泪水模糊了双眼——这个青年怎么这么像我呢?过着和我一样的生活,你也想过我想过的问题,思考自己活着还是死去。我像喝到一泓甘泉,手不释卷地将整本书一饮而尽。”马骏说。

史铁生用他的故事挽救了马骏,更启迪了他:他也想写出自家的故事。他把自己看到的一切记录下来,不过是偷偷写,不敢给人看,自觉文笔太幼稚。“但把想说想做的写出来,内心就不压抑,那些烦恼都变敞亮了,甚至给了我绵长的滋养——世界还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值得纪念。”马骏说,夜里倚靠着被窝写作,白天在柳树下读书,他给自己取笔名“柳客行”,带几分侠义。

日子在文学的河道上流淌。他去大街小巷,去街头看大爷们下象棋,去体育场看少年打篮球,去听街谈巷议,也去图书馆遨游书海,他发现外面的世界是这么新鲜……回到家,马骏就把看到的一切记录下来。不知不觉间,马骏的手机里存录了很多自己写的散文、小说。至今,他已用手机写下了数十万字。偶然的机会马骏结识了西吉县作家王雪怡,他认可马骏、鼓励马骏,并带着马骏认识了更多“文学之乡”的本土作家。2019年,马骏的第一篇散文《静夜思》在《宁夏文艺家》发表,2021年马骏登上了《六盘山》期刊的新人专栏。同年,他获得“西吉县文学新秀奖”。

2020年起,马骏开始写长篇散文《青白石阶》,后来在《六盘山》杂志发表。“这本书是我躺在炕头,花了3年时间,用手机一点点‘抠’出来的。状态好的时候,一天能写1000字,但这1000字修改起来,可能又要三五个小时。”马骏说,他的文学道路离不开朋友们的鼓励与关照。他曾给《民族文学》投过一篇文章,时任编辑石彦伟读完后给他回复了4段40多秒的语音,帮助他完成了这部作品。

成为一道光 照亮更多生命

“我以为我一辈子都无法离开家乡,从未想过会有这么一群像叔叔婶婶一样的文学人‘团宠’着我,用爱意托举着我,来到了这充满大爱的文学世界。”马骏说,路,无法用腿去蹚,却能用笔去拓。读书创作让他更坚定,也更勇敢,他觉得苦难背后的真善美才是最宝贵的。如今,他的写作视野正在转向,小说里鲜有坐轮椅的身影,更多的是平凡人的日常生活。他说,希望书写西海固大地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文学的光照亮了我的生活,读书成了我最好的习惯。文学让我学会在苦难里寻找光明,在文学的世界里,我自由自在,我的双腿能站起来。”颁奖仪式上,短片中最让人动容的一幕,是马骏坐在书桌前沉静地阅读、写作,明亮的灯光将他的身影倒映在墙上。他本人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墙上的影子则缓缓从轮椅中站起,奔跑、跳跃、飞驰,奔向有无限可能的远方。他说:“命运夺走我站立的资格,我用文字的翎羽迎风飞翔。”文学照亮了他的世界,他也梦想成为那道光,照亮更多人。

--> 2024-11-22 “骏马奖”获奖人马骏: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3596.html 1 “被文学托举 将用一生播种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