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不要彩礼要“幸福”折射乡村婚俗之变

——海原县多措并举为农村低零彩礼“撑腰”

本报记者 张红霞

没有“万紫千红一片绿”,也没有“一动不动”,更没有豪华婚车……回忆起闺女出嫁的情景,海原县郑旗乡西沿村的马俊兰觉得这样的婚礼才能为幸福“加分”。她说:“现在女儿女婿生活幸福美满,日子红红火火,我觉得当初不收彩礼的决定是对的。”

说起马俊兰嫁女不收彩礼的事,周边村民全部竖起大拇指为她点赞,说她嫁女儿没有收一分钱彩礼,给村民做了好榜样。马俊兰的几个孩子很小时,丈夫意外去世,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她任劳任怨抚养几个孩子长大。她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在北京工作,二女儿是一名教师,马俊兰均以“低彩礼”出嫁。三女儿与邻乡小伙自由恋爱,马俊兰不仅没收彩礼,反而用多年积攒的积蓄为女儿置办嫁妆。

“村里人觉得我一个人把女儿们拉扯大不容易,让我多少要点彩礼,这样婚礼也能办得风风光光。但我觉得如果彩礼要高了,最终还是女儿的负担,以后小两口日子也过得不富裕。”马俊兰说。她不慕新潮,不摆阔气,倡导婚事新办,带头践行抵制农村高额彩礼,事迹传遍十里八村,打动了不少因高额彩礼而迟婚恐婚的年轻人。

海原县聚焦农村高额彩礼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培育文明乡风。海原县建立县级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包户工作机制,加强重点村重点人摸排整治,综合分析全县农村彩礼情况,确定39个重点村(社区)、2.98万重点人,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案”,建立重点村整改整治工作进展台账,精准靶向施策,定期跟踪进展情况。

“今年,我们县还给大家通知,优先聘用‘低彩礼’女方父母为乡村公岗,一个月发放800元至1300元的岗位补贴。”海原县郑旗乡郑旗村村民马如说。

海原县积极探索金融保险惠农增收方式,为6对“低彩礼”新婚夫妇及女方父母提供小额信贷40万元并贴息9997元。郑旗乡撒台村村民李进云为娶媳妇,准备了8万元彩礼,定亲时女方父母毫不犹豫地将彩礼退还回来。七营镇马堡村村民马爱贝嫁女儿时索要15万元彩礼,该村宣传劝导工作组通过入户宣传讲解高额彩礼危害和“零彩礼”“低彩礼”激励措施,最终经双方协商彩礼由15万元降至6万元……

“零彩礼”在农村已经不是新鲜事,但要向几千年的老传统说“不”并不容易。按照农村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海原县明确“高彩礼”界定标准,设立“彩礼”上限,做到农村婚嫁彩礼倡导性标准8万元全覆盖。目前,海原县17个乡(镇)148个行政村已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设立彩礼、礼金、婚宴倡导性标准全覆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奖惩机制。设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优化村级红白理事会,积极开展议事协商、道德评议等活动,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新风,还专门制定《海原县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惠民增收行动任务清单》《海原县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明白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惠农增收行动补助资金进行测算,根据海原县实际精准制定奖补政策,支持“零彩礼”“低彩礼”新婚夫妇及女方父母发展种植养殖业。

现如今,在海原县各乡镇践行“零彩礼”“低彩礼”的新人不断涌现,新人结婚彩礼显著降低,文明的婚嫁观念蔚然成风。

--> 2024-11-13 ——海原县多措并举为农村低零彩礼“撑腰”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3130.html 1 不要彩礼要“幸福”折射乡村婚俗之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