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束 蓉) 日前,银川市民政部门按照自治区关于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部署要求,制定《银川市临时救助工作操作规程》(征求意见稿),创新开展“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等救助方式,多措并举积极开展“雪中送炭”专项行动,有效保障特殊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切实织密筑牢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网络。
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银川市民政部门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在急难发生地第一时间给予急难社会救助,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的可及性和时效性。对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等困难群体,符合条件的按照支出型困难家庭给予人均不低于城市低保月标准3倍的临时救助,保障其渡过难关。
银川市落实城乡低保调标提档政策,适度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两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津贴标准,目前已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资金3.7亿元。通过推广应用“救助通”小程序,进一步拓宽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审核审批渠道,简化申请程序,快捷尽享救助政策。
民政系统将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社会工作者、入户核查员、社会救助协理员作用,及时了解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实际生活状况和委托照料服务情况,持续加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对有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5%。
各县(市)区及财政、卫生健康、社工部等部门联动开展“雪中送炭”专项行动,从保障基本生活救助、优化各类专项救助、关心关爱特殊群体三个方面实施13项关爱行动,关注低保对象、“小百分比”等12类特殊困难群众,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落实落细落地,保障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品质得到有效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银川市救助管理站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保持24小时救助热线畅通,开展夜间、极端天气和重点区域巡查救助,积极发现、引导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接受救助。落实受助人员就医、寻亲、协助返乡、落户安置等相关任务,让每个临时遇困人员身有所安。积极推进银川市救助站开展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救助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强化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