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红霞 文/图
拥有35栋单元楼的老旧小区每个单元居民自主决策、协商,平均1个月就能“竖起”3部电梯。
位于兴庆区大新镇燕翔园社区燕和园小区今年加装电梯35部,从2022年开始至今已累计加装电梯52部。10月27日,记者来到燕和园小区探寻快速装梯的“秘籍”。
燕和园小区25号楼1单元是最先用上电梯的,这与住在4楼的燕翔园社区党委委员、楼栋长彭目轩密不可分。彭目轩今年70岁,说起话来嗓门大、中气足。他告诉记者,2年前他和邻居们有了加装电梯的想法后,便开始逐个入户了解大家的意愿,因为年龄大“爬楼难”,大部分邻居都支持加装电梯。
挨个走访邻居后,彭目轩犯了难:有些邻居联系不上,有些年轻的在别处重新买了房,装不装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彭目轩积极和燕翔园社区联系,希望社区能够想办法联系从中协调,推进电梯加装工作。
燕翔园社区非常重视电梯加装工作,安排马小平为电梯加装协调组成员。在她的积极推动下,整栋楼48户居民全部联系上了。
在社区工作人员和电梯公司的帮助下,彭目轩将电梯加装收费方案发到了楼栋微信群。“从3楼开始,每户约4万元起步,往上逐层每户加2万元左右。”邻居们对各项方案没有异议。2022年8月,1单元加装电梯项目动工。4个月后,一部崭新的电梯拔地而起,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也给小区其他居民树立起了“标杆”。
小区有了“向心力”,更多居民投入电梯加装。25号楼2单元、26号楼4单元、27号楼电梯安装工作几乎同时启动。眼看着17部加装电梯的204户居民告别了“爬楼”时代,体验到了幸福生活“一键直达”,其他楼栋的居民都萌生了加装电梯的想法。
安装一部电梯众口难调,要让一个单元的所有住户都支持加装电梯并不容易。“有些低层住户担心加装电梯后可能影响采光通风反对装电梯。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楼长多次上门沟通协商,消除他们的顾虑。”燕翔园社区党委书记杨岚告诉记者,经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发现电梯加装不会影响采光和出行,因为会扩宽单元门前并移动窗前树木。她还与施工负责人一起到居民家中查看,通过技术手段将电梯加装对低楼层的影响降至最低,最终推动电梯加装工程顺利进行。
今年以来,小区已累计加装电梯35部。在前期征求意见时,居民们就已经知道电梯是哪个品牌的,总价多少,每家分摊多少,费用包含哪些等等。
“每家每户一年要交多少钱,确认书上的分摊方案精确到了个位数,大家心里踏实。”小区住户王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收费透明,大家伙儿掏钱也爽快,有些单元二层以上的住户都交了费。
“我们考虑到,若由楼栋长组织电梯加装,可能会出现各楼栋间的意见不统一,影响整体进度。”杨岚说,与其少数人“包办”,还不如发动大家一起干,每个人专心为自己的单元楼出力,相互之间还能借鉴学习。最快一部电梯不到半年装完,“化大为小”的工作思路确实奏效。
如今,小区其余还未加装电梯的单元居民均签字同意加装,马小平又忙着收集剩余居民的意见:选择什么品牌、什么尺寸,预算多少、怎么收费,全都由居民协商决定。为确保电梯施工安全,社区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包括燃气、自来水、电力等单位,协调解决施工中的管线问题。
在杨岚和马小平看来,装梯速度之所以快,除了人心齐、意愿强,还得益于参考其他楼栋的经验,少走了许多弯路。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随着电梯安装到位,小区居民将享受到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为更好地推进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燕翔园社区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紧盯工期,确保加装电梯工作如期保质完成,让居民尽早用上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