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鸣 李 莹 孙振星 纳紫璇 文/图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天阔云舒。
10月25日至27日,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在银川举行。
宁夏,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宁夏主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抢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不断深化拓展与中亚国家务实合作,收获累累硕果。
“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多年来,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路。”
“宁夏作为中国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促进中国与中亚地区共同发展、高质量发展,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作出宁夏贡献。”
“宁夏是中国西部的一块宝地,将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国与中亚合作,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拓宽经贸合作、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民心相通,同中亚国家各界共享发展机遇,携手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
此次论坛以“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共同家园”为主题,设产业绿色发展论坛、现代农业与科技创新论坛、友城合作与人文交流论坛、地区合作研讨论坛四个分论坛,同步举办中国—中亚合作成果图片展、共植中国—中亚青少年友谊林、中国(宁夏)—中亚青年友谊营、中亚特色商品展示展销中心揭牌仪式、项目签约仪式等活动,旨在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往来,深化双方交流合作,拓展中国同中亚五国在贸易投资、人文、科技、数字经济、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友谊之花,绚丽绽放。
闭幕式上,宁夏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石嘴山市与努拉巴德区签署缔结国际友城协议,宁夏与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签署友城备忘录,来自中亚五国和国内的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商协会达成合作项目35个、签约金额112亿余元。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将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全面落实本届论坛《银川倡议》,加强政党、政府、社会各界间的交流合作,深入挖掘金融、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新的增长点,搭建更大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合作平台,共促中国中亚绿色发展和人民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