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脚下的路 路上的车 我的车和路

张文楹

路,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无路,人走多了就成了路。

1953年,我从家乡吴忠初中毕业后被保送上了银川唯一的医学中专学校,徒步走在去银川仅有的一条砂石土路上,每年寒暑假都要步行在这条坑洼不平、风天扬灰、雨天泥泞路上。

自治区成立前,我去固原,坐在敞篷的公交汽车里,颠簸在这条必经的砂石路上,风吹日晒,在颠簸中要走3天才能到达,第一天住中宁,第二天住同心,第三天到固原,到了固原时全身疼痛骨头都要散架了。

现在,宁夏没了砂石土路,不但宽敞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村村都通了柏油马路,城里马路各行其道,秩序井然。

再去固原乘坐的是风吹不到、日晒不了的舒适豪华客车,高速公路仅3小时就能到达。由过去的3天缩短至今日的3小时,这是什么样的速度?

宁夏高铁已经与全国联通,四通八达的铁路更是快捷舒适。

随着年龄增长,我用脚步履的机会越来越少。出门就是路,乘坐的车越来越多也更加快捷方便。

车,记得自治区成立前我们“宁夏少数民族参观团”一行去了北京,到北京后我心情非常激动。第一次来到首都,看到了天安门,参加了“七一”联欢节。当时北京街面上行驶的是轨道电车,不多的公交车顶上都背着一个大大的燃气包。还有很多人力三轮车及两轮人力“洋车”在沿途拉客。

改革开放初期,姑父自北京归来,他用乡音对我说:呱呱!我站在8楼向下眊,街(gai)上的小汽车像“赖刮刮”成群在地上跑!北京(bia京)咋这么多小车呀?

15年前,我再次去北京看到的是地铁和轻轨纵横,交通发达但马路上还是堵车严重,社区里已经摆放着一些私家轿车,我真羡慕北京人的阔绰。向往着咱们宁夏啥时候也能像北京这样?

时光到21世纪的当下,宁夏每家每户都有小轿车,有的还不只一辆。举目“赖刮刮”在宁夏照样爬满了大街小巷,也在街上成群赛跑,社区车位越来越不够用。一到节假日马路上堵车严重,成了一种社会重负。

我记得30岁前从蹒跚学步到上学、工作,双脚步履在天然的、各式各样又没形状的土路上,在两点一线之间奔忙着。

上世纪50年代为了学习徒步往来于吴忠到银川之间土路上,从鸡叫动身到伸手不见五指才能徒步100多里到达银川。

40岁开始骑着单车上班,五六十岁改乘摩托,70岁后驾驶电动三轮,80岁以后(今年已经88岁),我驾驶电动小轿车轻松跑在宽敞平整的马路上。

晚年了终于可以不再步履地面,脚下是国家复兴的高速路,我会沿着这条路勇往直前走完一生。

--> 2024-10-11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1773.html 1 ​脚下的路 路上的车 我的车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