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婵莉 单 瑞
每月举办一期宁夏神经科学学科建设会议,一期宁夏脑血管疑难病例研讨与微创新技术推广研讨会;与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等相关科室开展学术交流;筹办“京宁-西北”神经科学学术研讨会,邀请神经外科领域院士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及学术交流;牵线邀请10多位北京优秀青年医生开展“青年名医西部行 共筑京宁健康情”医疗义诊、学术研讨与学科帮扶活动……
这是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选派的第24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自治区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兼神经中心主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刘爱华的工作清单。
自2024年2月来宁挂职以来,刘爱华带着满腔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自治区政协倾力推动的京宁医疗合作中积极作为,进一步拓展京宁医疗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提高宁夏地区神经科学专业诊疗服务水平“添砖加瓦”。
变“输血”为“造血” 打造“永久牌”脑血管介入团队
“来宁为什么、在宁干什么、离宁留什么?”
这是刘爱华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他与倾力推动京宁医疗合作的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交流最多的话题。
刘爱华说,来宁夏挂职后,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得到了陈雍主席的关心和支持,鼓励他发挥自身优势,将北京先进医疗技术、理念和资源带过来、留得住,用科研推进学科建设,用科研促进人才培养,打造一批“永久牌”脑血管介入团队,变“输血”为“造血”,为增强宁夏地区医疗领域自我发展能力贡献力量。
“科研与临床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医学科研最终要落地于临床,真正实现医学技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最终让患者受益。”刘爱华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各科室开展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全力以赴做好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强化科研与神经内外科专业培训。
在他的积极带动和争取帮助下,自治区人民医院依托宁夏神经中心牵头获得宁夏2024年科技厅重大项目230万元经费“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建设与微创介入治疗”;2024年中央引导地方基金重点项目125万元经费“血管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技术引进示范”等。
作为全国脑血管神经介入知名专家,刘爱华与自治区人民医院领导团队密切合作,在两院技术合作发展战略和规划基础上,把北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宁夏,推动医院在医疗技术、科研创新、技术引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提升。自治区人民医院还被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系统核心专科联盟,为促进该院神经科学学科的整体实力与科研水准打下坚实基础。
刘爱华身体力行深入全区各地各部门,加大对脑血管疾病管理方面的科普宣传,切实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意识。他将积极争取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在西吉县辖内的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捐建康复健康小屋,为群众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乡村健康发展。
挂职期是短暂而繁忙的,对于宁夏,刘爱华用无言的行动表露出了源自心底的真情,也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真心真意,让北京与宁夏两地的交流愈发紧密。
经刘爱华牵线搭桥,6月13日至14日,“青年名医西部行 共筑京宁健康情”活动在银川举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等首都10余家三甲医院的12位优秀青年医生来到宁夏开展学术交流,并在闽宁镇进行义诊服务。“活动不仅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惠及基层医院和当地患者,也是京宁两地助力乡村振兴、加强东西部协作医疗、积极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刘爱华说。
9月7日,刘爱华又积极搭建桥梁,在第三届“京宁-西北”神经科学学术研讨会期间,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院长赵继宗,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吉训明等专家学者作学术分享,进一步推动宁夏地区神经科学专业诊疗服务水平提升。
践行医者初心
让当地百姓有“医”靠
每月门诊量400至500人次、收入院病人60至70名、开展全脑血管造影40台次、开展四级复杂脑血管手术20台次;
创新型开展8种脑血管微创新技术,如密网支架治疗巨大脑动脉瘤、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急性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椎动脉闭塞的介入再通支架植入手术;
脑血管造影手术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出血性脑血管介入手术量增加100%,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量增加80%,静脉溶栓与急诊取栓手术量增加50%;
……
从北京到宁夏,对刘爱华来说,变换的是工作区域,不变的是对医生职责使命的坚守。
挂职期间,每周一、二、四,刘爱华准时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本部和西夏分院门诊坐诊,宁夏及周边省份慕名而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他成功完成多例高难度手术,一个个首例填补了宁夏医疗技术空白,大大减少了患者去外地就诊。
71岁的患者李先生因车祸头部受伤,导致间歇性剧烈头痛发作频繁。4月初,李先生听闻刘爱华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挂职坐诊,立即慕名前来就诊。
经过综合问诊查体化验检查后,刘爱华查明该患者头痛根源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结合病历与影像资料综合分析后,刘爱华告知患者与家属可以尝试全新的微创介入治疗。
在多学科保障下,刘爱华带领团队为患者开展了“经脑膜中动脉EVAL液体胶微创介入栓塞术”,该手术被称为神经外科领域高难度微创介入手术之一,这次手术也成为宁夏首例“经脑膜中动脉的EVAL液体胶微创介入栓塞术”。
“对于我来说,患者或许与医生仅有几面之缘,但对于患者而言,医生则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在日常诊疗中,刘爱华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面对康复出院的患者,他总会主动留下手机号码,方便回访和咨询。
让基层群众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持续深化医改的一道必答题。借助“互联网+医疗”模式,刘爱华还与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卫市人民医院、固原市人民医院等开展网络远程会诊,演示脑血管手术、网络会诊与教学查房共计60多场次,为当地百姓搭建起一座“健康桥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爱华针对科室遇到的典型及复杂疑难病例,开展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教学查房,通过细致入微地问诊、查体、阅片及病历书写指导,不仅为患者量身定制了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手把手传授医疗基本技能,规范诊疗流程,极大地提升了科室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临床基本功。
刘爱华告诉记者,挂职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做好京宁两地医疗卫生健康合作的沟通者和对接者,把专业优势、个人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力宁夏医疗领域在创新技术、人才队伍、学科体系、管理能力上得到提升、实现突破,为当地群众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