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瑞利
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源村的小哲(化名)是孤儿,也是“爱心妈妈”李小花放不下的牵挂。
2022年,时任龙源村妇联干部的李小花在入户走访中来到小哲家,小哲胆怯又迷茫的眼神深深触动了她。小哲姐弟4人和80多岁的奶奶共同住在亲戚家的空闲房屋。小哲初中毕业后在家中照顾奶奶和妹妹弟弟。家中日常生活花费均由叔叔资助,但叔叔家也有几个儿女需供养,对姐弟4人的生活心有余而力不足。
“小哲能享受的政策有限,我了解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就想多去看看他们,尽我所能给他们提供帮助。”李小花说。结对后,李小花积极对接驻村工作队、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争取物资,为小哲姐弟购买衣服、鞋,争取各类项目救助款项1500元,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孤儿津贴每人每月1200元等帮扶举措,解决了小哲一家基本生活难题。每到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李小花和村上的“爱心妈妈”们一起,到小哲家中看望孩子们,和他们一起绘画阅读,享受温暖的“亲子时光”。慢慢地,孩子们对李小花越来越信任,在她的陪伴下,他们越来越开朗,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
同村的张永秀一家育有5个孩子,是该村困难家庭之一,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为张文秀当村保洁员的每月1345元收入。今年,5个孩子已全部上学,在辅导作业方面让张永秀特别头疼。李小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结对成为孩子们的“爱心妈妈”。李小花一有时间就会去看望孩子们,查看孩子们的作业情况,耐心细致地解答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并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情况,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在辅导过程中,李小花还针对防溺水、防拐骗、防校园欺凌、交通安全等话题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宣讲,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李小花还帮助张永秀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了公益性岗位,通过向红十会和社会爱心人士为孩子们提供衣服、鞋子和日常生活用品。
龙源村经济结构单一,外出务工人员占比高,村中留守儿童多,寒暑假期孩子们谁来管?针对这一问题,李小花和驻村工作队经过充分调研和精心准备,成立了“龙源村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了“七彩假期·少年军校”公益活动,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看、无人管、无人教”的问题,让父母安心务工,提高家庭收入。她组织成立的龙源村“小水珠”志愿服务队,被红寺堡区团委、红寺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优秀志愿服务队”。
龙源村共有16名困境儿童,在李小花的带领下,“爱心妈妈”团队与这些孩子一一结对,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为他们争取物资,陪伴他们成长,为他们筑起充满爱与希望的港湾。“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爱心妈妈’行列中来,相互分享经验,共同探讨更好的方法和策略,以更强大的合力来帮助这些困境儿童茁壮成长。”李小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