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全区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系统谋划、全局统筹、三级联动、全域共进,深入推进实施“三项计划”。今年,根据《政协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2024年协商计划》,“扎实推进‘三项计划’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被列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议题,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献计出力。
6月12日,自治区政协召开“扎实推进‘三项计划’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调研启动会。自治区政协组成3个调研小组,由自治区政协主席、分管副主席带队,赴我区部分市县,围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落实情况”“‘三项计划’总体推进和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落实情况”“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实情况”等方面深入调研。
画好思想共识“同心圆” 架起交往交流“连心桥”
第一调研组围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落实情况”开展调研——
本报记者 李 莹 文/图
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是新时代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的基础工程。
7月,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许宁带领由部分政协委员、民建宁夏区委会和相关专家组成的第一调研组,就自治区出台的《创新推进“三项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落实情况”赴石嘴山市和吴忠市的11个调研点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为全面了解情况,确保委员们在调研过程中能够精准把脉,提出既具针对性又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调研组经过周密筹划,确定了调研的重点内容,细化了调研提纲,确保方向明晰、聚焦关键问题协商议政。
学校作为文化传播与价值塑造的重要阵地,承担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任。调研组在调研中了解到,我区大、中、小学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
在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组成员看到,一幅数十米长的剪纸作品徐徐展开,画卷上栩栩如生的援宁挂职干部肖像紧紧相连,念出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便能联想到他们为宁夏作出的贡献,深刻感受到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共进书写共促发展的壮丽篇章。该校着力打造“种下石榴籽,开出团结花”品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思政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融合,使民族团结教育成为校园里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
来到同心县第五幼儿园,孩子们沉浸式参与到扎染、品茶、刺绣、编织等传统艺术课堂中,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人生“拔节孕穗”黄金期,这所幼儿园以文化为“墨”、童心为“纸”,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悄然生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立体化协同育人格局。我区各类青少年活动场所更是焕发新活力,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学习,让青少年深刻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强化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
委员们走进石嘴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便被一股积极向上的氛围所感染。该中心紧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航向标,以实际行动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赢得了委员们的赞誉。未成年心理辅导、社区四点半课堂、志愿者服务……每一项活动,每一次互动,都透露着对青少年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委员们表示,这样的中心是青少年成长的沃土,更是社会和谐的亮丽风景线。
委员们深知,唯有脚踏实地开展调研,方能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为青少年发展献计献策。他们走访一线、细致考察,提炼出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独到见解。
在自治区政协召开的座谈会上,自治区教育厅、民委、文化和旅游厅、团委及石嘴山市、吴忠市相关负责同志齐聚一堂,与委员们面对面、心贴心,共绘青少年成长蓝图。会上,委员们围绕“交流什么”“谁来引领交流”等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呼吁构建优质研学平台,创新活动形式,以独特魅力吸引青少年参与,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协商中凝聚共识。委员们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在少年,关键在行动,我区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意义深远。《方案》出台以来,自治区各相关单位和市县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取得了政策措施切实可行、齐抓共管局面基本形成、系列活动有形有感、实践基地富有特色的良好成效,全区各族青少年心手相连共筑友谊桥梁。
调研组建议,加强“统”的力度,各级党委统战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将“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纳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重要内容,一体研究推进。突出“融”的理念,打造“有形”内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制定系列“菜单”,打造交流活动“套餐”;创新“有感”方式,建设一批主题教育馆、体验馆和主题公园,以微视频和游戏方式来传播共同体价值理念;搭建“有效”平台,利用校外资源、校地合作平台,组织学生社会实践进社区、科研工作进社区、法律服务进社区,通过加强校地合作,打造实践教学基地。
调研组还建议,抓实“交”的渠道,在“点”上深挖,可持续培育“红领巾讲解员”等,用“小声音”传播大能量;在“线”上延伸,深入打造民族团结社区模式、学校模式、企业模式;在“面”上拓展,充分利用各类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宽与周边省区、沿黄九省区、东中部地区、沿海发达地区青少年交流渠道。营造“共”的氛围,依托区、市、县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定期开展互访、研修培训、参观考察等交流活动,依托宁港青年交流促进会等非营利组织,组织宁夏的优秀学生赴港澳参加夏令营活动,促进三地青少年深入交流。
带着问题启程,满载成果归来。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我区“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落实情况深入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大家集众智、汇众力,全力配合、以求实效,为切实抓好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 大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第二调研组围绕“‘三项计划’总体推进和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落实情况”开展调研——
本报记者 梁 静 文/图
7月中旬,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副主席陆军带领部分区、市、县(区)三级政协委员,区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先后前往银川市部分社区、村镇、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电商直播基地、人才公寓等地,围绕我区“‘三项计划’总体推进和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落实情况”开展调研。
在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雷锋广场边的栏杆上展示着社区所获得的一项项荣誉,其中包括“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模范社区”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的便民服务厅、社区卫生站及剪纸、舞蹈、合唱等社团活动室里,参加社团的居民络绎不绝。
调研组一边参观一边与社区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到长城花园社区共有19个居民小区,是一个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社区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优化便民惠民服务,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
来到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调研组在民生服务大厅、闽宁镇禾美电商帮扶车间以及富贵兰(宁夏)实业有限公司,对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电商直播助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及村内务工人员培训和收入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原隆村是银川市贯彻落实宁夏“十二五”百万扶贫攻坚战略新建的移民示范村之一。多年来,该村持续深化闽宁协作,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在共同团结奋斗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
调研组在银川职业技术学院、金凤区第三小学,详细了解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况;在银川梦工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银川电商直播公共服务基地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询问青年创新创业及电商直播带动各族群众就业情况;在银川盛世丰茂青年人才公寓、金凤区“引凤创梦”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基地、兴庆区祥和社区新时代就业创业服务站、金凤区良田镇植物园村,深入了解青年人才成长激励保障落实、新经济组织带动各族群众创新创业以及各类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精准就业服务等情况,并对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座谈交流。
根据实际调研情况,调研组一边总结积累经验,一边收集意见建议,将调研过程变成民主协商过程。在座谈交流中,与自治区、银川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社区、村、学校、社会团体等单位负责人深入讨论。
“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挥‘三项计划’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的重要作用,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持续创新工作方法、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调研组表示,应帮助各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实施“三项计划”的重要意义,切实增进“五个认同”。完善并全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相关政策,重点解决好教材、教师问题,做好社会宣传教育,深化各族干部群众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进“四个与共”理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纳入乡规民约,营造培育邻里守望相助的浓厚氛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充分发挥“三项计划”协调小组统筹谋划、督促指导的作用,加强工作协调、信息沟通,及时解决“三项计划”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常态化的协调机制,及时总结经验亮点,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形成工作合力。
调研组建议,要进一步挖掘整理我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史实和先进人物、典型事例,整体规划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在全区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青少年交流基地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完善,开展可视化、场景化体验式、沉浸式讲解等主题活动。鼓励各族群众积极投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活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讲好宁夏作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脱贫故事、乡村振兴的故事、民族团结的故事。要在设计和组织各族青少年主题交流和实践活动时,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让各族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更加了解中华民族、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
调研组还建议,要将推动东西部双向就业创业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关键举措,持续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鼓励企业招收更多民族地区群众就业,开展技能培训,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并实现自身价值。要在推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创新交融上创新举措,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打造更多旅游产品和文化精品,打造新型旅游发展业态,发挥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其他兄弟省区文旅联盟,将“铸牢”主题融入人文景观的内容简介、宣传视频、导游解说、设计场景等方面,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通过文化上的“融”,让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台戏,结成文化共同体。
旅游促“三交” 同心助“铸牢”
第三调研组围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实情况”开展调研——
本报记者 罗 鸣 文/图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象地比喻了我国56个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旅游,就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桥梁和纽带,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潜移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山水相逢,情谊自涌。如何持续发挥旅游产业推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7月2日至4日,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震带领由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专家组成的第三调研组,围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实情况”赴固原市、中卫市开展实地调研。
土墙、楼阁、巷道、戏台、石雕……调研组走进隆德县城关镇红崖村的老巷子古村落民俗文化旅游区,浓浓的“乡愁味”扑面而来。大家发现红崖村通过“挖掘传统民俗、展现传统民居”的理念吸引八方来客,使这座形成于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再现勃勃生机。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组建、培养了“石榴籽”导游宣讲队,将麦草方格里的中国治沙奇迹、各族群众与沙漠斗争的感人故事,保护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畅通无阻穿越沙海60余载的无畏精神等治沙故事,融入导游讲解和景点氛围营造中,让游客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
3天的时间里,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固原市博物馆、隆德县老巷子古村落民俗文化旅游区、沙坡头旅游景区等,了解我区旅游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实情况。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创新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为抓手,充分挖掘利用多样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设计新线路、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主体,以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探索出一批生动鲜活的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宁夏实践。
“在调研中发现,各级党委和政府,文旅管理部门和各景区对推动旅游促‘三交’计划落实认识参差不齐,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工作合力。”“部分景区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宣讲方面不够扎实,文创产品、演艺节目等内容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契合度不高。”“旅游景区讲解员对将展陈内容、实际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合的把握和讲解能力方面参差不齐。”……从带着问题去,到满载收获而归,从谋划部署,到调研走访,一场围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议题的协商活动,调动广大政协委员力量,协之以专家学者、各部门负责同志的全力配合,集众智、汇众力,为我区旅游业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补短板、谋良策。
“要让旅游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为各民族团结交融的纽带。”调研组建议,要紧紧围绕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这个重大政治任务,把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作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重要内容,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统战、民族宗教和文旅部门、景区(景点)三方联动、协同发力责任体系,成立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协调小组,每年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研究解决问题。
如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助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功能作用?
委员们建议,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文旅发展全过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各旅游景区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要求体现在景区建设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构建民族团结融合、农耕文化生息、红色精神赓续等文化在宁夏的重要标识。指导各旅游景区对没有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或者体现内容不多的现有文创产品、演艺节目进行二次创编。组织专家参与创编导游词、解说词范本,开展创作培训,着力解决景区导游词、解说词内容缺失、结构不严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结合不紧等问题。支持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院校、社团组织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开展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研发设计,深入挖掘我区历史遗迹遗产、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的丰富资源,持续打造更多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品质化、特色化、定制化文旅产品,讲好体现文明起源实证、民族交融历史、中华文化内涵等展现“四个与共”的宁夏故事。
深入挖掘各地文化内涵,发展沉浸式体验旅游是当前值得探索的讲好中华民族故事的新路径。调研组建议,要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常态化机制,每年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讲解员和导游讲好宁夏故事活动、组织红色讲解员和导游大赛等形式,不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讲解员、导游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能力、把握能力和讲解能力,自觉承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任务。
山水有相逢,来日皆可期。以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既能够更直接地培育壮大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打牢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又能直接推动各民族了解中华民族历史,领悟中华文化。调研组表示,将持续关注我区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落实情况,深入调研、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