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小杏子”变身“大产业”

——看彭阳红梅杏如何从小农经济“破圈”

本报记者 邓 蕾

得益于风调雨顺的气候条件,今年,彭阳红梅杏喜迎丰收,产量达6000吨。其中,销售红梅杏鲜果5628吨,直接为农户带来收入6223万元,红梅杏种植户户均增收1.38万元。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3亿元,实现从采摘到加工全链条增收。

红梅杏不耐储存,进一步打造稳定性高、可靠性强的产业链,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乡土特色产业,是摆在彭阳县和众多果农面前的一道考题。为此,彭阳县上下齐心协力,举全县之力在前期田间管理上下功夫助丰收,后期又一门心思延长产业链促销售,自治区政协也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优势,积极牵线搭桥,拓宽红梅杏销售渠道,让红梅杏不仅赚足了“吆喝”,更让群众赚到了真金白银。

立足资源 让农户走出一条“杏”福路

7月的山城彭阳分外热闹。天南海北的客商和游人不约而同地聚在红杏满枝、果香四溢的红梅杏种植园里。

红梅杏喜迎丰收,自治区政协、彭阳县政协积极行动,通过走出去推介、发动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加入红梅杏推广销售活动等方式,助力红梅杏香飘全国。

今年彭阳红梅杏产量创历史新高的背后,是彭阳县委和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着眼农民持续增收,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科学制定政策的成果。

彭阳县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和草原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力红介绍,为发挥彭阳红梅杏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效益,让农民走出一条“杏”福路,今年,彭阳县印发《彭阳县2024年林果产业提质增效项目实施方案》,科学制定红梅杏扩量增产计划。如今,红梅杏树已遍布全县12个乡镇,并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

“方案里明确对新发展的庭院红梅杏苗木和山杏高接改良实行政府补贴,通过政府引导,实现了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产量稳步增长。”彭阳县林草局副局长张锐说,彭阳县建立领导分片包抓、林业技术人员包乡联户工作机制,帮助指导种植户科学实施红梅杏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灾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霜冻是红梅杏丰收路上的一个“拦路虎”,彭阳县制定《彭阳县果树低温晚霜冻防御工作方案》,实行预案式管理,落实政府对熏烟筒、防冻剂等措施的补贴政策,先后引导各方投入防冻资金451万元,采取熏烟、设置防火墙、树体喷(涂)白等综合防冻措施预防低温冻害,分片区建设红梅杏防霜冻实验性立体大棚100栋,确保红梅杏丰产丰收。

当地合作社也忙得不可开交。彭阳县红河镇红河村果农王强有着丰富的销售经验,他牵头成立的彭阳县马渠湾经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种了近300亩红梅杏树。“我不仅卖自家的杏子,还为周边村子做代销,大部分销往银川,仅在四季鲜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就卖出100多吨。”王强介绍,通过快手等平台,他还将彭阳红梅杏卖到上海等地。

本地企业是主力军,精深加工是硬道理。彭阳县发布《关于县内加工企业开展彭阳红梅杏批量收购的信息公告》《彭阳县2024年红梅杏营销及兜底加工方案》,组织4家红梅杏加工企业,通过提前协议包园、规模化设点收购等方式,积极收购全县红梅杏统货或单品,实现每一颗杏子变现增收。

今年,宁夏云雾山果品投资50万元新上智能烘干线4条、速冻冷冻库3栋,形成鲜果加工能力约30吨/天,通过加工红梅杏条、杏脯、杏汁、酸梅汤饮品及杏仁等多种品类,提高鲜杏转化增值率,兜底收购红梅杏,成为全县红梅杏产业稳定发展壮大的后盾。

总结经验 将每一颗红梅杏“吃干榨尽”

“过去没有彭阳红梅杏这个品牌,大一点的果子拿小推车拉到县城去卖,其他的杏子就全部捏成杏干了。现在,彭阳红梅杏不仅在周边地区享有盛名,甚至辐射到外省,销售市场逐步延伸至全国各大城市。”彭阳县城阳乡杨坪村村民杨梓俊说,他经营红梅杏果园20多年,经历了红梅杏火起来的历程,今年,他通过合作社和经销商,将红梅杏卖到北京、成都、广州等城市,收入达10万余元。

“以红梅杏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必须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成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稳定产业。”在王力红看来,品牌培育是开山斧,他说,彭阳县实行彭阳红梅杏“一标一卡一码”管理,严格红梅杏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实现红梅杏生长及销售全程溯源,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安心。

“今年红梅杏虽然销量很好,但还存在高端果品占比小、销售定位不够准、物流保障能力弱等短板。”张锐说,今年线上零售和线下大单销售的优质商品果不足30%,平均价格也比往年偏低。同时,杏子是水果中的小品类、小门类,南方人没有吃杏子的习惯。2024年彭阳红梅杏销售瞄准的重点市场是厦门等南方城市,企业花费精力多但收效甚微。因杏子成熟期不一致,致使采摘收集不集中,大单销售组织难度较大,运输成本虽然较往年有大幅下调但仍然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合作社及供应链企业的综合盈利率。

宁夏微元素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世旺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今年4月,公司与辽宁、天津、福建等地的水果市场对接联系。红梅杏上市后,公司从源头基地采收装车,确保客户第一时间收到鲜杏。但到达当地市场后,有客户反映少量鲜杏存在品质问题。“路途远,时间一长,筐里的杏子难免发软受挤压。南方气温高,卸货时间长了,杏子也会变软。”陈世旺无奈地说。

为破解这些困境,彭阳县将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着力培育积极性高、责任心强、生产管理技术过硬的经营主体,根据市场总体需求和加工能力,以适度规模、适度节奏发展红梅杏,让彭阳红梅杏在农户特色增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加强品牌培育,有针对性制定红梅杏精耕细作方案,提升产品品质和标准化程度。强化物流保障,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红梅杏销售管理流程。提升加工能力,扶持引导工业加工企业强化以红梅杏为主材或辅材的各类产品研发,努力实现产量高、品质好、销路广、兜底实、转化强、增产又增收的目标。

--> 2024-09-19 ——看彭阳红梅杏如何从小农经济“破圈”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1103.html 1 “小杏子”变身“大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