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睿晓 文/图
哲学家雅尔贝斯曾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也是惠农区北街(中街)街道陶瓷社区书记李艳霞作为“爱心妈妈”一直陪伴教育困境儿童明明(化名)所秉持的信念。
“初次见到明明时,他刚10岁,有些内向怕生,简单和我们打过招呼后便跑回房间躲起来,不愿与人过多交流。”2022年,李艳霞在一次入户探访中认识了明明,当时孩子家中的情况让她记忆犹新。“明明家一共4口人,父亲在工厂打工供养两个孩子上学,母亲精神残疾,时不时发病还会打骂两个孩子。”李艳霞说。她主动联系惠农区妇联,申请成为明明的“爱心妈妈”。
成为“爱心妈妈”后,李艳霞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根据明明一家人的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向社区申请各项福利补贴,帮明明父亲减轻经济负担。李艳霞还发动身边同事、朋友为明明捐赠一些学习资料书籍。节假日还会对接其他部门为明明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空闲时间,李艳霞便为明明辅导学业,和他聊天玩耍,密切联系明明老师关注其在校动态。在李艳霞细致耐心的辅导与陪伴下,明明学习成绩有了显著进步。
“明明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再加上父亲忙,母亲精神状态又不稳定,很难给孩子提供学业上的辅导和亲子关系上的维系陪伴,所以在这方面我一定要填补空缺。”李艳霞说。
为了改善明明低沉内向的性格,李艳霞积极带他参与社区活动。“暑假期间,我带他参加了礼和乡银河村开展的黄河足迹生态研学之旅。”李艳霞说,一开始明明还有点胆怯,但慢慢地也能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去田地里摘辣椒、去黄河边描绘黄河生态美景、亲近大自然等。“还有一次去东永固村参加青少年活动时,明明不但积极参与到摘枸杞、烤红薯等活动中,还会主动帮助其他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整个过程都显得特别热情。”李艳霞激动地说,明明的变化让她倍感欣慰,当初那个内向沉默的小男孩正慢慢变得阳光开朗。
在李艳霞一次次的关心守护中,明明变得喜欢与人交流,一有空便会和她聊学习、聊生活。“‘李妈妈’,原来被呵护的感觉是这么好啊。”明明边说边向李艳霞的怀中扑去,“我还记得疫情的时候,妈妈发病很严重,还和爸爸大吵一架要闹离婚,我当时特别害怕无助,可是也没人听我倾诉。但现在不一样了,您告诉我要和父母多沟通,帮助他们化解矛盾,现在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明明高兴地和李艳霞说。
为了增加明明和父母之间的互动交流、缓和他们的家庭关系,每当遇到一些亲子活动时,李艳霞都尽力邀请明明父母共同参与。“明明也很懂事,开始学着主动帮妈妈买菜做饭,带妈妈遛弯逛街。”李艳霞欣慰地说,在一次和孩子的交心谈话中,明明说他从来没有因为妈妈是病人而嫌弃她,他认为妈妈永远是他心中最好的妈妈,李艳霞听到这句话十分感动,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希望明明踏踏实实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要做好父母沟通的纽带,维系好自己的家庭,未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采访结束后,李艳霞由衷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