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雷铁飞 王 卓 娄丹平 王宁虎
“你为什么要来特战?”
“因为我想当一名真正的特战队员!”
“什么是真正的特战队员?”
“特战队员是为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而存在的人!”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特战队员?”
“我要努力训练,不怕苦不怕累,一年不行就两年!”
副小队长李涛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他和苗鉴之间的“特战三问”,成为广大特战队员的灵魂和价值叩问,也道出他们的共同心声。
这,也是苗鉴逐梦特战的起点。
不惧坎坷 敢于追梦
2021年的一天,特战狙击教练员裴哲宇为选拔特战队员在支队范围内作宣讲。宣传片中狙击手身穿“吉利服”,手持狙击步枪穿越丛林,到达狙击点位精准击杀目标的片段,让苗鉴心潮澎湃。
宣讲结束后,苗鉴毫不犹豫地在志愿表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正当他满心欢喜,准备在特战中队大显身手时,却被告知只有转改警士才能进入特战。
虽然被泼“冷水”,可苗鉴并不气馁,他朝着特战队员的标准不断发起冲锋。5公里武装越野20分30秒,单杠引体向上20多个、双杠杠端臂屈伸40多个,400米障碍1分50秒的成绩,更是一举打破中队列兵纪录,赢了许多老兵。
很快,进入特战的机会来了。
2022年11月的一天,正和兰晓虎一同上哨的苗鉴,得知选拔特战队员的消息后,立马来了兴趣。下哨后,苗鉴便连忙写下申请书,交到指导员李东辉手中。
2022年12月20日,经过考核选拔,苗鉴终于如愿以偿调入梦想中的特战分队。那一夜,尽管窗外寒风呼啸,他却激动得难以入眠,心始终像炙热的子弹冲出枪膛般怦怦直跳。
无畏曲折 精武筑梦
进入特战中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距离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战队员,前方还有很多“拦路虎”等待苗鉴征服。
第一次穿上虎斑迷彩来到训练场,18米高的攀登绳好似一根“通天索”,让恐高的苗鉴止不住地双腿发软。比起恐高,苗鉴更担心倒在这一关卡而被特战大队退回。
于是,他强装镇定换好装具,“噌”地一下跳上绳,双手像钳子一样狠狠抓住绳体,一脚挽绳、一脚踩绳,边收腹、边换手向上攀爬。
本想着只要按照在机动分队时的爬绳动作就能行,却没想到越往后爬越头重脚轻,小腿几乎要抽筋,低头喘口气却被脚下10余米的落差吓了一跳,一阵眩晕袭来,便感四肢软绵绵地使不上劲,在绳上缩成一团……
只需重复收腿、踩绳3次便可登顶的最后4米,苗鉴硬是在空中倒腾了10余次才完成。
“我合格了吗?”下绳后,苗鉴顾不得大腿内侧传来的火辣辣疼痛,拖着一双好似结了石头蛋的小臂,赶忙问石伟伟。石伟伟掐着秒表直摇头:“54秒,刚刚及格,你距离一名合格的特战队员还差得远呢!”
“一盆冷水”浇下,把苗鉴浇醒了,也让他更加看清了“特战梦”的样貌,只有扎扎实实地苦练!
为了在特战分队站稳脚跟,他盯着自己的弱项拼命训练。
索降第一个上、大绳多来两趟,凡是和高度沾边的训练,他都给自己“加小灶”。
为克服恐高,他成了攀登楼的常客,每天站在楼层窗户前“练胆”,一层一层往上“站”,直到站在最高的七楼也不再害怕,曾经那些与高度有关的劣势训练课目,竟逐渐变成了优势训练课目,还当上中队的爬大绳小教员。
直面伤痛 矢志圆梦
不久,藏在苗鉴身上的“定时炸弹”拉响了引信。
2023年6月的一天,中队组织10公里负重跑,从来都是一骑绝尘的苗鉴却越跑越慢,最后竟身体一歪倒在路边绿化带里。
下士谢东南赶忙去拉,却听到一句坚定而让人心酸的话:“我的腿没知觉了!”
战友们连抬带抱将他送往支队卫生队。这一查吓一跳,军医当场为苗鉴的运动生涯判了“死刑”:“再这么练下去,别说能不能在特战队待着,你下半辈子能不能走路都得两说!”
苗鉴前后住院两个月,针灸、理疗统统安排也没能缓解他的腰痛。中队考虑到苗鉴严重的腰伤,决定在人员调整时,将苗鉴调整到训练量相对偏小的机动分队。
重回军旅梦开始的地方,所有人都以为苗鉴会失意、会难过,甚至会自暴自弃,可他偏不。离开特战的日子里,他没有一天虚度,哪有需要就往哪钻、哪有困难就往哪跑。
但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特战梦”。
“指导员,我想回特战!”“教导员,我想回特战!”来到新单位不到10天,苗鉴就向机动中队指导员李东辉和一大队教导员周泉递交了返回特战大队的申请。
眼见拗不过,基层党委只好忍痛割爱,再次向支队报送人员调整的请示。
不久后,苗鉴调入特战大队事宜得到支队批复,虽然去的不是老单位,可苗鉴的心还是沸腾了。
返回特战大队那天,金色的阳光洒满营区,苗鉴向着未圆的“特战梦”再次发起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