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贺兰山下有人家 酸枣佳茗品匠心

——访贺兰县级非遗酸枣茶技艺传承人鲁新刚

柳 昕

酸枣茶采用天然野生酸枣果实,以古老秘方纯手工制作而成,健康天然无污染,口味酸甜,具有保健食疗功效。宋代钱易在《南部新区》一书中记载,一位僧人在东都(洛阳)活到120岁,被问及长寿秘诀时,回答是长期饮用酸枣茶。

近日,记者走进贺兰山岩画古村,贺兰县级非遗酸枣茶技艺传承人鲁新刚在制作酸枣茶。他将煮了三四个小时的酸枣茶小心翼翼地灌进茶壶,酸枣茶的独特香气扑鼻而来,他笑着说:“酸枣茶哪里都有,但贺兰山下的酸枣茶是独一无二的。”

历经五代人 手工制茶守匠心

1974年,鲁新刚出生在吴忠市金积镇,后举家搬迁至贺兰县洪广镇金山村。那时村子不通水、不通电,生活艰辛。幼年时,鲁新刚的父亲告诉他,煮茶技艺是鲁家的传家宝,学好这门本领将来可以谋生。

鲁家世代生活在宁夏,贺兰山酸枣茶的技艺传承到鲁新刚已经是第五代了。据介绍,鲁家老人发现了酸枣的药性,查阅资料后发现,《本草纲目》记载:“酸枣味酸、性平、无毒,主心腹寒热邪气,温中,消食,止渴醒酒。”在古代医书和笔记中,也有不少关于酸枣的记载和描述。老一辈的人试图将酸枣的药性通过烹煮发挥出来,这一研究就是几十年,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鲁家酸枣茶手艺得以传承。

“自从祖辈发现酸枣茶具有养生功效后,便开始不断尝试研究制作口感最佳、药性保留最完整的酸枣茶。刚开始仅仅是拿酸枣来泡水喝,后发现熬制会更具养生效果。到我爷爷时,他尝试加入冰糖,熬制开胃、降暑的酸枣汁分发给附近务农劳作的村民,得到了村民一致的认可。爷爷将制茶手艺传授给父亲,我长大后,父亲又将这门手艺的一套完整的流程手把手授予我。”鲁新刚骄傲地说。“鲁家制作的酸枣茶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酸枣茶。制茶的原材料取自贺兰山野生酸枣和贺兰山山泉水,二者缺一不可,采摘下来的酸枣离开了贺兰山,水不对,那味儿也不对。鲁新刚说,看似简单的制茶流程,其实准备起来很费时间。要制作酸枣茶就得从前一天开始准备原材料,酸枣得是新鲜采摘回来的贺兰山野生酸枣,挑选后先用贺兰山泉水浸泡3个小时,泡好后的酸枣再用贺兰山泉水熬制3个小时。为了掌握好火候,鲁新刚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开始熬制第二天的新鲜酸枣茶了,在贺兰山岩画古村他的酸枣茶供不应求。

为传统技艺注入“新”的灵感

“作为一名手艺人,除了在技艺上保持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紧跟时代变化,唯有用新思路开拓新市场、引入新工艺,才能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鲁新刚说。

自2011年开始,鲁新刚承接了贺兰山岩画古村这一项目,大力发展贺兰山区古村文化旅游业。岩画古村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为他发展创新贺兰山酸枣茶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他开始尝试将党参、黄芪、枸杞、生姜片等几味进补的中药加入茶中。“现代人养生的意识增强,我尽可能保留酸枣汁传统口味的同时,添加中草药熬制,让配方更加科学合理,更适合现代人健康养生的需要。”鲁新刚说。

鲁新刚不仅创新制作酸枣茶,近几年又开始着手研究酸枣叶茶。在他看来,说酸枣树浑身是宝,酸枣可以拿来煮茶,而酸枣叶通过深加工也可用于茶饮。之前不起眼的野生酸枣树叶,如今也可以成为帮助村民增收的“黄金叶”。

记者看到,刚采摘的鲜嫩酸枣叶经他的手工制作,热腾腾的,溢着清香,枝叶中的水分慢慢失去,茶条颜色不断加深……经过拣剔、摊放、高温杀青、揉捻整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等六道工序,大约40分钟的时间,酸枣叶从浑圆饱满变成笔挺松针,自此,一锅清新喷香的野酸枣叶茶就算制作完成了。

“我想让更多人知晓贺兰山酸枣茶,将它发展成贺兰山旅游区的一个招牌产品。好产品需要好品牌,让更多人喜欢,才能够有长远的发展,传统技艺才能发扬光大。”鲁新刚说,“我会借助贺兰山岩画古村这个平台,向每一位来这里游玩的游客宣传贺兰山酸枣茶,突出贺兰山酸枣茶的稀缺性和独特性,借助自身影响力,号召亲朋好友及周边村民一起宣传。”

鲁新刚目前忙于筹备集酸枣茶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贺兰山酸枣茶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他说:“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也算是对鲁家几代酸枣茶技艺传承的一个交代。”

未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贺兰山酸枣茶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通过学习走上致富路。建议相关部门能支持举办贺兰山非遗作品创意大赛、非遗讲解员大赛、非遗购物节等,邀请非遗传承人多来贺兰山岩画古村进行技艺交流展示、普及非遗知识,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2024-09-02 ——访贺兰县级非遗酸枣茶技艺传承人鲁新刚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0487.html 1 贺兰山下有人家 酸枣佳茗品匠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