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郭南浦:担道义阻止战乱 念民生济世悬壶

郭南浦(1873年—1958年),回族,正名福金,又名南浦,祖籍宁夏金积堡。1873年出生在化平厅(今宁夏泾源县)黄花乡杨店子村,是20世纪前半期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人物,在和平解放宁夏中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和平老人”。

一少年遭疾苦 医者仁慈心

1873年,郭南浦出生在化平厅黄花乡杨家店子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下面有3个妹妹,家境非常困难。当时化平厅的回民乡亲缺医少药,许多人生病因无钱医治而死去。郭南浦的父亲因曾在马化龙府中学了点能治小病的知识,能识别一般草药用途,便大胆地上山采药开始看病,天长日久,名声传开,竟成了化平几千回民的良医。郭南浦年及弱冠便随父学医、传授秘方,家庭生活能得布衣温饱。光绪十五年(1889年)夏,化平厅遭受传染病致几百人病死,郭南浦的父母也相继病故。4口人的生活要他负担,未满10岁的妹妹要他抚养,打柴种地要他操劳,于是郭南浦白天劳动,晚上在老师张元太指教下读书。

1894年,郭南浦参加科举考试即中平凉首名秀才,后徒步离家到了沙沟(现西吉县沙沟乡)面见伊斯兰教哲赫忍耶沙沟派教主马元章。马元章见郭南浦虽衣衫破旧,但气魄非凡,是个有志之人,问他有无技能,郭说略懂中医。马元章即给郭南浦100两银子作本钱,到固原黑城子自己的店铺里卖药行医暂且糊口,之后娶锁家姑娘为妻开始了相对安定的家庭生活。郭南浦在黑城子行医10年,买药看病的人很少,收入不能维持家庭生活。他的夫人锁氏经常领着女儿给人做小工维持生活。

1903年春,甘肃张家川的马千山和马元章族中子侄辈打了架,气愤不平,上兰州督署告马元章纵子行凶。陕甘总督升允受理诉案,调马元章到兰州应诉。马元章无意和马千山对簿公堂,便召集家人商议征求谁愿代表他去兰州打官司。郭南浦毅然表示愿往,马元章侄子马绍武也愿同往。在兰州第一次对簿公堂中,马绍武出庭没有辩过马千山,第二次郭南浦出庭辩败了马千山,打赢了官司宣判马千山败诉。

二揣秘方兰州“揽榜” “郭善人”享誉四乡

郭南浦打赢了官司,深得兰州回民的信任和拥护,不想回固原即在兰州安家落户。但苦无正当职业,生活也日渐紧张,时有断炊之虑。正在进退两难之际,兰州驻军督统陆洪涛贴出招请为女儿医治脚疮良医的告示。郭南浦看过告示毅然揭榜,此举名曰“揽榜”。陆洪涛立刻传见郭南浦,付他白银百两暂作买药之费。经过月余陆女脚疽痊愈。名声传出,郭南浦行医一举成名。陆派郭为副官,从此郭在兰州生活逐渐富裕,开始了他疏财仗义,广交朋友的社会活动。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郭南浦以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救治回汉各族百姓,病人遍及陕甘各地,被誉为神医“郭善人”。他精心研制出许多中医方剂,如专治妇女不育症的“女金丹”和含有100多味中草药,治疗胃溃疡、肠溃疡效果很好的“人参八宝丹”等。

三求进步加入同盟会 念大众好做公益事

1909年,郭南浦加入同盟会。之后,郭南浦介绍于右任到沙沟面见马元章,希望通过动员马元章号召西北回民赞助革命一致反清。马元章表示赞助革命,并派人护送于右任到平凉。郭南浦将自己加入同盟会的情况告诉了马。

马元章亲书一条幅,上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遂”。郭南浦一生以此为座右铭。

郭南浦在兰州专心从事公益事业,出钱修建了一所回民小学等,其一生没有积蓄两袖清风,得到了兰州回汉群众的好评,成为兰州地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虽为一世名医,但向来乐于施舍,到晚年全家几十人却落户于兰州市沙场巷一个极为陈旧的小院落。郭南浦平素对兴办回族教育、培养青年学生非常热心,受过他资助的学生,在甘、宁、青地区不计其数。1929年,甘肃、宁夏遇到百年不遇的灾害,郭南浦不仅自己慷慨解囊,还动员社会各界为灾区募捐,并亲自组织人力物力到灾区救灾。

抗战时期,郭南浦在甘肃固原、海原、隆德、泾源、西吉(此五县时属甘肃省管辖)兴办省立生活学校(相当于小学,后改名中心学校)7处,培养出了不少回民知识分子。

四德高望重行天下 与人为善和事佬

民国初年,甘肃省长张广建、督军陆洪涛委任郭南浦为省府参议、督军府顾问,同时也是国民党在回族中唯一声望素著的老党员。郭南浦与回汉各界贤达均有交往,可以说“友天下公”。

1928年,甘肃守军刘郁芬对少数民族有偏见,激起了马仲英等人武力反抗国民军师长赵席聘。郭南浦说马仲英的造反事出无奈,刘郁芬不应该实行欺回政策,无故造成西北回汉百姓的灾难。郭南浦也斥责马仲英不应该到处攻城略地屠杀无辜百姓,为刘郁芬镇压河州回民制造借口。1932年,甘肃省主席马鸿宾被冯玉祥国民军师长雷中田扣押。郭南浦不惧危险,规劝雷中田释放马鸿宾:“放了马鸿宾风平浪静,杀了马鸿宾风云激变。西北是回民聚居区,马鸿宾在回民中颇有威望,你杀了他会惹起回民的反对,你要想主政甘肃,你与回民的关系搞不好是不会安定的。”雷中田赞许郭南浦的中肯和善言相劝,后在各方人士斡旋下释放了马鸿宾,从此郭、马成为莫逆之交。

五抗日救亡存大义 民族团结谋复兴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族同胞书》。郭南浦积极参与“中国回族救亡联合会”的抗日活动。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爱国心切的郭南浦不顾七旬高龄,在国民党政府允许下到海外侨胞中宣传抗日救国并募捐到了约10万白洋的现金,将此款交入国库,受到蒋介石的接见,被称赞为“抗日的白发功臣”。郭南浦趁此向蒋介石建议重视回民教育,平等对待各民族。蒋介石听了他的意见后,由蒙藏委员会交给他30万元法币,约合10万银元,用于兴办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郭南浦充分发挥自己在西北各民族群众中的声望和影响,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郭南浦任国民党甘肃省参议员、国大代表。当时,山东马良等人在东京成立了所谓的“清真堂”,还妄图挟持在西北地区有影响的马震武,国民政府对此十分担忧。郭南浦表示:“这是倭寇的阴谋,我们应予戳穿。”1938年至1940年期间,因国民党政府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固原、海原、隆德等处连续发生了3次反蒋起义。为了不把事态扩大,当时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利用回民上层诱降回民起义领导人,邀请郭南浦等十多名回族知名人士参加组成“慰问宣抚团”,规劝起义首领马英贵、马国琳、白受彩3名首领投降,但此3人归降后均被国民党当局杀害。郭南浦晚年每谈及此事都有难言之疚。

六人民解放大势所趋 免战促和义不容辞

1949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解放大西北兵临兰州。时任西北军政长官的马步芳邀郭南浦、马震武等同逃海外。郭南浦以“老朽无用,不能乘飞机,有生之年不多,想在故土埋身”为辞没有随行。同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万民欢笑。郭南浦等欢迎人民解放军解放兰州,受彭德怀司令员之托,与各界回族开明人士座谈,动员回汉群众主动欢迎解放军,表示拥护共产党,愿为解放大西北效力。

兰州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开始进军宁夏。为减少战争破坏减少人民财产损失,中共中央决定用和平方式解决宁夏问题。为此,十九兵团政治联络部部长甄华在兰州广武路登门拜访郭南浦,邀请他为和平解放宁夏贡献力量。郭南浦表示钦佩并拥护和平解放的方针。甄华用探询的口吻说:“本想请郭老先生宁夏一行,考虑你年事已高,远行不便,是否另行推荐别人?” 郭南浦激动地说:“我已是垂暮之年,有幸为国为民做点好事,实属求之不得,我愿亲赴银川,面说马鸿宾认清形势,当机立断,接受和平解决。”甄华考虑到郭南浦已年逾八旬,不便奔波劳碌,而且进入宁夏要冒风险,一时难下决心,郭南浦坚定地表示:“为了宁夏百姓的解放,拼了我这条老命也值得。至于汽车问题我自己设法解决,只要闯过马鸿逵的防地,我可通知马鸿宾保护我。”

郭南浦在甘肃和宁夏的回族宗教界、军政界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为赴宁夏他又召集与宁夏军政界有关系的人协商。组成赴宁夏“和谈代表团”,于9月13日中午在解放军之前到达中宁县城。在郭南浦的积极奔走说服下,马鸿宾与解放军最终达成和平协议,在宁夏中宁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宁夏问题之协定》。1949年9月23日,解放军雨夜进入银川城,宣告了宁夏的和平解放。为了褒奖郭南浦在和平解放宁夏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解放军十九兵团全体指战员赠给先生一面由李志民亲笔书写的锦旗,上书“和平老人”四个大字。自此,人们都尊称郭南浦为“和平老人”。

1949年9月21日,郭南浦受中央民委的邀请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并一起合影留念。(据《宁夏党史故事》《兰州日报》、固原党史网)

--> 2024-09-02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0486.html 1 郭南浦:担道义阻止战乱 念民生济世悬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