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红霞) 9月2日,记者获悉,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围绕“六特”产业和马铃薯、食用菌、渔业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创新“三农”投融资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有效发挥农业担保、贷款贴息、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引导调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助推宁夏农业经济发展开辟新赛道。
我区健全信息采集长效机制,开发“宁夏农村居民收入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分析农民收入相关数据,为经营主体精准“画像”,引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与银行分支机构深度合作。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和农村信用建档评级工作,全区评定信用乡(镇)49个、信用村823个、信用户45.88万户。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免抵押、免担保整乡整村授信试点,拓展抵质押物范围,探索养殖业活体抵押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设备质押等抵押方式。将全区27个市、县(区)全部纳入农业保险保障范围,分区域开展粮食作物、特色农业产业完全成本保险试点、价格保险试点。建立“政银担”三方项目共选、信息共享、风险共管合作机制,与14个县(市、区)政府、15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
紧盯“六特”产业和马铃薯、食用菌、渔业等区域性特色产业,我区统筹考虑企业、农户生产规模,经营效益、信用等级等情况,引导商业银行对乡村振兴领域金融需求进行主动挖掘、精耕细作,增加信贷品种,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出“奶牛尊信贷”“养殖贷”“青贮贷”“牧场贷”等融资产品,探索“一产业一方案一产品”运行机制,不断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及时将500余家涉农企业名录推送给11家金融机构,帮助银企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