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西北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西北五省区政协助推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第五次联席会议分组讨论小记

8月27日至28日,西北五省区政协助推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第五次联席会议在银川召开。会议期间,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及宁夏的相关部门同志,以“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携手共筑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西北五省区携手共筑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情况及意见建议(草案)》《关于加强西北五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的提案(草案)》《西北五省区政协助推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第五次联席会议纪要(草案)》进行分组讨论。大家立足各省区实际,说思路、话发展、谈建议、聚合力,携手共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

陕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本报记者 张红霞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是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也是支撑西北地区生态屏障的决定性因素。

相同的声音凝聚共识,不同的声音迸射火花。8月27日,在分组讨论中,陕西省相关部门同志结合三个草案,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制约,注重前瞻布局,碰撞思想、交流观点、凝聚共识,汇聚起推动西北五省区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

114座县级以上污水厂全部完成提标改造,城市黑臭水体实现长治久清、动态清零;黄河干流(陕西段)连续2年全线达到Ⅱ类,在黄河流域中下游五省中位列第一;长江流域46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汉丹江、嘉陵江出境断面连年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

……

一组组数据显示了陕西省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成绩单。

“西北五省区发展的核心在水,瓶颈也在水。建议国家在支持西北五省区开展‘四水四定’、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武民开门见山地说,西北五省区存在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下游洪水威胁等诸多水文水资源难题,要在做好洪水的集约利用和中水的循环使用方面下功夫。

西北五省区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部分的核心区域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是连接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是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从西进出口能源、原材料和产品的重要市场。共同推进构建西北地区快捷、安全、高效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是西北五省区协同向西开放、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工程。

截至2023年底,陕西省公路总里程已达18.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6700公里,省际出口达到27个,省内实现县县通高速,省外形成与周边省会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全省铁路营业总里程超6000公里,其中高铁1019公里,实现与周边五省区直连。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姬建锋介绍,目前,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干线路网等级有待提升,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依然薄弱,水运优势尚未显现。

姬建锋提议西北五省区联合呼吁,国家重点关注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西北区域,提升西北地区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战略地位,将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延伸线相关项目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畴。

“在《西北五省区携手共筑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情况及意见建议(草案)》中,关于需要国家支持的重大项目中,陕西没有相关内容。”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干部周任重说。他建议把西合高铁商洛至南阳段、宝鸡至汉中铁路、乌审旗经榆林至佳县至临县铁路等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十五五”铁路规划,争取尽早启动实施。

“针对西北五省区财政基础薄弱、交通基础设施存在一定短板的现状,呼吁国家在制定‘十五五’时期投资政策时,提高国家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加大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力度。”

“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支持力度,引导中欧班列开行计划较少地区组织货源集结西安统一发,减少‘内卷’和硬件资料重复投入,帮助引导更多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跨境电商企业等入驻港区,依托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港口功能,推进大宗贸易发展,推动西安集结中心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研编制工作,争取工程早日实施。”

“建议国家优化调整‘八七’分水方案时,调增陕西省耗水指标。”

一条条建议成为大家的共识,被写进《西北五省区携手共筑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情况及意见建议(草案)》中。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陕西省将继续树立“一盘棋”思想,为西北五省区携手共筑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贡献陕西方案。

甘肃: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积极作为

本报记者 郝 婧

甘肃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阻挡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等沙漠汇合南移的生态屏障区,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8月27日,在分组讨论中,甘肃省相关部门同志围绕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展开热烈讨论,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力量。

“西北五省区政协助推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联席会议形式非常好,希望可以持续下去,为西北五省区经济、生态发展助力。”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王向机表示,近年来,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实现常态长效监管、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达到Ⅱ类、在2022年和2023年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如今,用生态底色绘就绿色发展的新画卷在陇原大地上徐徐展开,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高,生态文明在这片热土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绿水青山,关系着生态环境质量,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甘肃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李德国说,甘肃省积极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一个个惠民水利工程稳步推进,润泽陇原大地。为做好水保障,写好“水文章”,建议国家考虑西部地区财力薄弱的实际情况,出台针对西部地区配套水利工程的中央投资补助政策。建立省部联合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黑山峡水利枢纽、白龙江引水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从供给侧实现跨流域调水开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水平。在国家西北水网规划编制中,争取把河西走廊水资源配置工程作为西北水网建设的主骨架和大动脉,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并发挥效益,统筹解决河西走廊及周边省份缺水问题。

由于深居内陆,甘肃也是我国土地沙化和遭受风沙侵袭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几代陇原儿女持续接力,向沙漠“宣战”,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绘就了一幅壮丽多彩的防沙治沙甘肃画卷。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薛高文表示,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建议建立西北五省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联防联治机制,共同争取国家明确造林绿化空间,协调增加生态用水,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形成联防联治工作合力。

“《关于加强西北五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的提案(草案)》中对西北五省区在荒漠化治理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归纳整理得十分到位,也很完善。”甘肃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吴丽霞希望,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加大对西北五省区开行国际货运班列的支持力度,在宏观政策、专项规划、资金安排、运力保障等方面给予西北五省区倾斜支持。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周立荣建议,国家相关部委进一步优化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布局,提升兰州等西北城市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战略地位,强化西北与西南省区的联动。

甘肃地理位置特殊,需要全面加强与兄弟省份的协同联动,共担生态保护重任。甘肃省将强化同兄弟省区的沟通对接,深化毗邻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协作联动,为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中国建设凝聚更多共识、汇聚磅礴力量。

青海:在青山绿水间绘就共生共美精彩画卷

本报记者 单 瑞

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之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北半球气候敏感区、亚洲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及生态安全屏障。

8月27日,在分组讨论中,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荒漠化综合防治、区域文化和生态旅游协作成为青海省相关部门同志讨论的重点,大家结合各自岗位实际展开热烈讨论,发表意见建议,为守护绿水青山共绘大美青海新画卷和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引大济湟工程全线通水,蓄集峡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100项,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65.52平方公里;累计完成861.15万亩防沙治沙任务……一个个项目,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是青海省统筹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荒漠化治理生态保护各项工作的生动实践,更是确保“中华水塔”坚固丰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力印证。

青海省水利厅党组成员林鹏认真研读《西北五省区携手共筑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情况及意见建议(草案)》后,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感受颇深。他说,做好水文章需要重大水利工程的支撑。但目前青海省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不足,立项难度大。呼吁国家层面加大对引黄济宁、三滩引水、引通济柴,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的支持力度,并将“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相关连通工程规划纳入国家水网工程,持续完善水利工程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以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颜廷强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统筹谋划,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他建议,成立西北五省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跨界区域联防联治合作领导小组,由国家林草局三北局牵头,制定出台荒漠化综合防治跨省联防联治方案,确定联防联治合作区域,明确主要协同任务和具体保障措施,统筹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创建全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西北五省区先行示范区。针对青海省区域内分布的黑土滩治理难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通过人工种草、补播改良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增强水源涵养能力,构建稳定、健康、优良的草原生态系统。

“建议务实可行、目标具体明确,既研究了现实基础,又着眼于发展趋势。”在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吴怀民看来,《关于加强西北五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的提案(草案)》深入分析了西北五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荒漠化综合防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他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行部署,提出“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内容,建议将“国家突破地域限制,以青海为试点建立长江、黄河源头与入海口、源头与下游的全流域跨地区补偿机制”的意见补充至《提案(草案)》。

多年来,西北五省区文化旅游部门加强协作,形成以“联合宣传、品牌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动、相互支持、协调发展”为宗旨的“西北旅游协作区”框架和工作机制,在区域旅游经济研究、对外文化交流、文旅信息共享宣传、联动活动组织开展、市场服务机制探索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如何进一步推动西北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常红安将目光聚焦于此,建议完善建立西北五省区文化旅游市场联合治理、整治机制,维护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他还呼吁,在《西北五省区携手共筑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情况及意见建议草案》中,就文化和生态旅游协作方面,支持青海构建“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格局,加大力度打造青海花儿演唱会、创建国家昆仑文化公园以及对都兰热水古墓文化研究阐释及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思想更加统一,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聚焦。与会人员表示,将努力把目标任务转化为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推动生态保护、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作出应有贡献。

新疆:厚植绿水青山“底色”

本报记者 吴 倩

“西北五省区政协合力搭建的协作交流机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增进了与兄弟省区间的了解,促进大家共谋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为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打造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8月27日,在分组讨论中,新疆政协委员、新疆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托乎提·热合曼说。

分组讨论的其中一个内容是《关于加强西北五省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的提案(草案)》。作为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巨大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

“2022年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新疆首次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托乎提·热合曼说。实践证明,新疆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改善。今年,新疆出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总体方案》和支持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九条措施,布局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希望西北五省区合力推动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交流合作,聚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托乎提·热合曼建议。

治沙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与沙相搏到与沙为友的过程。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兴起,新疆的沙漠一改往昔模样,正在变身绿电供给的“蓝海”。

新疆沙漠、戈壁、荒漠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开发空间大。新疆政协常委、新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艾尼玩·伊布拉音介绍,去年,全国规模最大的库车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建成投运,第一批国家“沙戈荒”大型风光电基地项目全面建成。截至今年上半年,新疆新能源装机超6400万千瓦,新增装机和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新疆充分挖掘自身电源能力和通道能力,源源不断把丰富的电力资源输送到其他地区,以支援全国的电力需求。为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保障水平,艾尼玩·伊布拉音建议,统筹对外输电等方面的总体规划布局,实施“疆电外送”第四通道,谋划后续疆电外送通道,增强区域电力等协同供应保障能力。

水生绿洲,而民聚,而业兴。“新疆地处干旱内陆区,降水量小,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河道天然径流年内分配不均衡等突出特征,应统筹做好节水、蓄水、调水、增水‘四维’工作。”新疆政协委员、新疆水利厅副厅长张强建议将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写进《西北五省区携手共筑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情况及意见建议(草案)》中,以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从根本上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建议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切实维护绿洲生态安全。”

“把防沙治沙与特色林果业发展结合起来,推动形成优势林果主产区,促进沙产业发展。”

“加快绿色交通发展,推动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

……

一条条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建议,汇聚成一股合力,将不断推动西北五省区政协加强区域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共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

宁夏:“塞上江南”风光好 人与青山两不负

本报记者 邓 蕾

宁夏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是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全境地处黄河“几字弯”攻坚片区和“三北”工程区域的省区,拥有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体系,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8月27日,在分组讨论中,宁夏相关部门同志重点围绕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荒漠化综合防治、文化和生态旅游协作以及区域种业协作等方面展开讨论。

近年来,宁夏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高位构建绿色规划体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区公路通车里程3.8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359公里,“三环四纵六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

“我区加快打造黄河流域绿色交通先行区,但目前,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发展仍不平衡,高速公路网络还需进一步完善,省际通道出入口还需进一步优化。省际间和相邻省份高速公路尚未联合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交流讨论中,宁夏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力军为《西北五省区携手共筑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情况及意见建议(草案)》中关于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方面的建议点赞。宁夏交通运输厅在相关调研中了解到,很多货车司机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常常走国道,导致国道面临更大的交通压力,交通事故持续增加。为了更好化解地方债务,确保高速公路保持良好的通行服务水平,应出台收费公路延长收费期限等政策措施。试点推行跨省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积极对接交通运输部做好差异化收费清分结算技术支持工作。“交通运输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还要从国家层面研究出台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废的支持政策和标准,化解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窘境,降低交通建设成本,减少碳排放。”王力军说。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美、因黄河而兴。保护母亲河,既是确保安康的生命题,也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必答题。

宁夏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忠说,宁夏作为全国水资源最匮乏的省区之一,率先启动“四水四定”试点工作,从严从细管好水、精打细算用好水,努力建设全国“四水四定”示范区。但目前,宁夏依旧面临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等现状,建议国家建立“四水四定”示范区省部共建机制,强化相关部委与省区协调、协作、协同,指导支持省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节水控水等方面探索创新、取得经验。徐忠还建议在《西北五省区携手共筑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情况及意见建议(草案)》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荒漠化综合防治方面”里明确“宁夏荒漠化、沙化、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0.7%、19.3%、22.7%,治理任务重、难度大”的现实。

好山好水间,绿色不只成为生态底色,更厚植了发展底色。作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地,宁夏既有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又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情。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贾朋俭建议,要加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城乡、区域文化和旅游发展,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促进文化和旅游稳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文化和生态旅游协作”,宁夏政协委员,宁夏中卫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文生也谈道,要进一步加大对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第五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

西北五省区是我国粮食和蔬菜制种的优势区域,种业发展基础设施、技术手段、经营管理模式各具特色。宁夏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常学文介绍,宁夏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覆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但目前宁夏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多元化的育种体系,高校、科研院所与良繁企业协同创新和联合育种机制还不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尚未形成。他建议持续加大种业科技创新力度,成立西北五省区种业发展联盟,开展种业科技攻关、种质资源共享、种企深度合作,联合打造优良制种基地。

思想相互碰撞、智慧接续涌流、力量得到凝聚、信心更加坚定……讨论中,大家谈认识、说谋划、议担当,一致表示,要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建设中找准自身定位、把握发展机遇、发挥特色优势,为西北五省区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 2024-08-29 ——西北五省区政协助推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第五次联席会议分组讨论小记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80330.html 1 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西北五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