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鸣
贺兰巍峨,黄河绵延;山水竞秀,城乡繁盛。
作为宁夏的“工业长子”和“产业摇篮”,石嘴山市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的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为了满足煤炭产业发展需要,根据三线建设的要求,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建设了西北煤机一、二、三厂。那时候,通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和当地群众不懈努力,在大山戈壁建成了宁夏工业基地,百里煤海云集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大军,创造了宁夏工业文明的辉煌。
今年74岁的孔维书是建设大军中的一员。那时候,在西北煤矿机械二厂,提起孔维书,从厂领导到普通职工,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老黄牛”精神,在人才济济的西北煤机二厂赢得大家的认可。
一年顶三年 创造生产效率新高
西北煤矿机械二厂始建于1966年,于1969年正式投产。基于当时中国计划经济的大背景,该厂职工几乎全部是安徽、山东等东部地区援建西北时集体迁徙而来。
1972年4月,孔维书响应国家号召,从安徽省淮南市来到石嘴山市,在西北煤机二厂加工车间当了一名普通钻工。初来乍到,没有什么技术功底,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虚心向厂里的老师傅和技术能手请教,记录下来,并根据笔记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印证、完善。几年下来,他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五六个笔记本,而这些笔记本也成为了他在工作中的好帮手。
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国家煤炭行业大发展时期,煤矿机械设备需求旺盛。西北煤机二厂主要生产煤矿运输、掘进、支护机械设备及配套产品,任务十分艰巨。那时候在生产车间,工人劳动是以工时定额计算,每个工件都明确了完成的工时,完成了工件就等于取得定额工时。
1983年,孔维书全年完成工时3828小时56分,生产效率为151.4%,等于一年干了一年半的活。1984年,孔维书完成工时4145小时50分,生产效率达到273.4%。其中7月、8月、9月三个月的时间,他还要参加厂里脱产学习班的学习,只能利用周末和业余时间在车间突击生产任务,努力做到学习生产两不误。1985年,孔维书全年完成工时6423小时05分,生产效率达到302%,相当于一年干了三年的工作量。1986年,孔维书完成工时6005小时21分,又是一年顶三年……
孔维书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产效率新高,也一次又一次刷新了自己创造的纪录,成为厂里的一面旗帜。他的业绩也鼓舞和带动了其他车间的工作效率,极大促进了全厂生产发展。
紧跟改革步伐 提高生产效率
在西北煤机二厂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多次重要改革和改制。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也体现了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的努力。在工作中,孔维书紧跟改革步伐,注重工作创新,善于在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上下功夫,由他改进的机具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88年,西北煤机二厂开始实行厂长经营承包制,打响了试制新产品“上下运皮带输送机”的会战。当时车间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孔维书便主动把画线、钻孔、攻丝、合箱等几道工序承担下来,带着几名工友不分昼夜地加班生产,保证了关键部件生产质量和新产品试制进度,为新产品早日投入生产、发挥效益赢得了宝贵时间。
由于车间钳工人手严重不足,经常造成产品零件在钳工工序受阻,直接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当时我是个钻工,任务十分繁重,可钳工缺人手,我每天完成任务后便开始帮助钳工干活,后来索性要求领导把工种改成了钳工。”孔维书告诉记者,记得有一次在加工“ES皮带机”箱体时,由于一名工友经验不足,加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直到装配时才被发现。“‘ES皮带机’箱体不合格,后续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会严重影响生产进度。”孔维书主动请缨重新加工相关部件。当天,他在车间整整干了一个通宵,终于在第二天加工出了合格的部件,保证了产品按期装配试车。
孔维书汲取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致力于本职工作,对党和人民忠诚,踏踏实实为群众做实事,身上永远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经他生产出的产品,质检员非常放心。1986年,他所生产的产品废品率为0.37%,1987年、1988年连续两年无废品,创造了当时厂里废品率最低的纪录。
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辉煌
时间不会辜负任何人,辛勤耕耘的人总会品尝到收获的喜悦。1983年以来,孔维书连续6年被评为西北煤机二厂劳动模范,连续5年被评为总厂劳动模范。从1980年到1988年间(1979年以前的统计资料不全),孔维书共完成工时43819小时33分,这意味着孔维书用9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22年零4个月的工作量。
1966年至1976年间,大中专院校、技校停止招生,很多地区甚至连高中也停止招生。社会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都非常缺少专业人才。全国煤炭系统包括西北煤机二厂,煤矿机械制造技术工人、技术员奇缺,影响着生产的发展。由于孔维书的名声越来越大,来找他“拜师学艺”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他不厌其烦地释疑解惑,并提醒大家需要注意操作要点。在他的指导下,一批年轻职工迅速成长为技术能手,在不同岗位上挑起了大梁。
1989年9月,孔维书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同事们都说:“孔劳模是干出来的,大家都服气!”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后,孔维书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时刻谨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用更加严格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工作期间,只要有需要,不讲条件,毫无怨言地走上工作岗位。
三线建设在石嘴山的工业发展史、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全国无数三线建设者们一样,孔维书与他的工友们在火热的三线建设战场,数十年如一日,攻坚克难,创业创新,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建起一座座厂房、攻克一项项技术、解决一件件难题。孔维书身上体现出的“务实高效、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种精神感召下,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挥洒着汗水,成为推动石嘴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