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振星
日前,自治区政协委员马春梅通过宁夏政协数字智能化平台提交《融合发展创新业态 推动先行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社情民意信息,宁夏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将此件转办至承办单位。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高度重视,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并反馈办理情况。
马春梅在调研时发现从供给角度看,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行业竞争的加剧,旅游业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面临提质增效的挑战。
马春梅介绍,贺兰山、六盘山、罗山并称宁夏“三山”,罗山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母亲山”,素有“荒漠翡翠”之称。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地标,罗山既是一个自然“绿岛”,也是同纬度上的生命“方舟”,活化传承着418种高等植物、221种脊椎动物和1008种无脊椎动物的遗传基因,这在区域生态演替研究中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
如何开发罗山,让他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自治区“三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实施以来,罗山生态修复成为吴忠市绿色发展先行市战略的关键“战事”。但就开发罗山旅游产业而言,目前还存在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创新不够、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困难和问题。
马春梅建议,以森林旅游为龙头,开发多种森林旅游主题产品。希望文化和旅游部门借鉴省外华山、泰山和省内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管理经验,有效开发罗山国家森林产品;以科普观光为主题,开展科学考察参观、学习旅游,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在答复中介绍,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处于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的过渡地带,具有防风防沙、水源涵养等诸多重要功能,是宁夏中部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区总面积33710公顷,其中核心区9645公顷、缓冲区8787公顷、实验区15278公顷,最高海拔2624.5米。多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保护区生态环境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逐步丰富,保护区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罗山保护区还不具备开发旅游业的条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经过多年的有效管护,保护区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但森林资源总量依然不大,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历次全会对生态建设提出的有关要求,生态保护始终是保护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区域,保护区的水源涵养和防风防沙功能以及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对于周边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需要持续加强、一以贯之做好罗山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将积极协同周边县(区),持续加强罗山和环罗山区域生态建设,深入践行生态优先战略,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宝地,全力提升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