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报告作为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法侵害的重要制度,在第一时间发现未成年人遭受侵害线索、及时完善固定证据、让遭受侵害未成年人得到及时有效救助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2020年5月7日,最高检联合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发布《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明确指出包括医疗机构在内的组织及从业人员,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列举了9种应当强制报告的具体情形,其中5种情形在医疗过程中都极容易被发现。但在实践中,医护人员往往存在对强制报告制度不重视、不知道如何报告、嫌麻烦惰于报告、怕患者家属责难不愿报告等问题,致使强制报告制度并未得到有效落实,难以充分发挥保护未成年人作用。建议探索在电子医疗诊疗系统中开发强制报告线索报送处置智能程序,或者嵌入强制报告自动监测预防系统,设置年龄、检查项目中的关键词,实现强制报告制度智能化,促使医疗领域强制报告制度落实从依靠个体自觉转向程序必经,促进医护人员强制性报告,提升强制报告质效。 (吴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