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羊羔酒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世俊、唐震:

匠心传承千年酿造技艺

唐氏羊羔酒产品(武宇林摄于2022年1月)。

灵州唐氏羊羔酒文化传承展示馆(武宇林摄于2022年1月)。

唐氏羊羔酒产品获得的奖牌(武宇林摄于2022年1月)。

唐氏羊羔酒小包装产品(武宇林摄于2022年1月)。

唐世俊,1950年出生,宁夏灵武人,初中文化程度。2010 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羊羔酒酿造技艺) 传承人。

唐震,1976年出生,宁夏灵武人,大学文化程度。2017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羊羔酒酿造技艺)传承人。

“银烛生花香雾收,中堂密坐促貂裘。羊羔儿酒浮琼斝,牛尾狸酥映玉舟。” 这四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虞俦的《冬至后五日夜雪复作再用韵》。在寒冷的冬夜里,诗人与三两好友烛下聚饮,就着筋道的狸子肉,喝着酒杯里浓厚爽口的羊羔酒。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雪夜聚饮的清雅、愉悦。与此同时也向后人证明了羊羔酒早在宋代就已存在,并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羊羔酒的起源应早于北宋,唐朝可能就已存世,频繁见于宋朝文学作品中,可见是当时文人雅士宴饮常备之酒。明朝后,冯时化《酒史》载:“羊羔酒出汾州孝义县”,李时珍《本草纲目》亦载:“羊羔美酒健脾胃、益腰身、大补元 气。”可见羊羔酒之流传深远及其功效。清朝时,羊羔酒逐渐成为进献宫廷之御酒,大大提升了其价值和知名度。

在宁夏灵武市,亦有一户有着上百年羊羔酒酿造历史的人家,那就是唐氏家族,现年72岁的唐世俊及儿子唐震为羊羔酒酿酒祖业的传承者。唐氏家族的酿酒历史源远流长,上可追溯五代人,甚至更早。据悉,唐世俊的曾祖父辈就一直经营自家的酒坊,但由于连年战乱等原因,唐世俊的爷爷及父亲后来都以中医谋生,家族的羊羔酒酿造一度中断。直到唐世俊1999年退休后,父亲将唐氏家族的酿酒配方传到他手上之后,唐家古老的酿酒技艺才得以重见天日。

唐世俊,1950年出生于灵武市, 初中毕业后,进入灵武市罐头果酒厂工作。在20世纪70年代,罐头、酿酒都是新兴产业,全国各地都争先恐后地培养这方面的技术人才。1976年,宁夏得到了天津轻工业学院的两个进修名额, 一个是酿酒专业,另一个是罐头专业。作为果酒厂技术骨干的唐世俊有幸被选中,前往天津轻工业学院进修学习。由于当时罐头产业兴盛,罐头班学习名额紧缺,唐世俊被分配到酿酒班学习,阴差阳错,恰巧和家族羊羔酒技艺不谋而合。学习归来,唐世俊在罐头果酒厂积极推进葡萄酒项目及芦笋罐头研发项目,几乎从零开始。两项产品开发出来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研发、化验、生产等各个环节的实践,唐世俊积累了酿酒技术及食品加工方面的丰富经验,为他日后恢复羊羔酒酿造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因工作需要,唐世俊被调入灵武市经贸委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先后任过工业科科长及工会主席。1999年唐世俊辞职申请退居二线,时年49岁,为的就是实现恢复唐氏羊羔酒酿造祖业的夙愿。因为这既是家族传承下来的一份基业,也是父母希冀所在。唐世俊认为,作为唐氏后人,有着传承的责任和义务。正是唐世俊义无反顾的决心,加上他在灵武果酒厂工作的经历,有着酿造葡萄酒的经验,父亲便郑重地把祖传的羊羔酒秘方传给了他,期望他能够发扬光大这份祖业。

与唐世俊共同担负传承唐氏家族羊羔酒祖业的还有儿子唐震。唐震出生于1976年,即唐山地震的那一年。他从宁夏林业学校林果专业毕业后,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教师。1999年,唐世俊着手恢复羊羔酒祖业时,是年23岁年轻力壮的唐震毅然全身心投入其中,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由于羊羔酒酿造已经间断多年,真正的酿造技艺还有待于研究。唐世俊便专门建立了实验室,和儿子唐震两人不舍昼夜地尝试研究配方中各种材料的性能及比例。从1999年到2002年,唐世俊父子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终于在2002年成功恢复了羊羔酒的酿造技艺,并于2006年拿到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羔肉鲜,黍稻齐,药精准,曲蘖实,湛炽洁,火候得,瓷具良,水泉香,童无欺,叟不傲,人品良,酒乃佳……”在唐氏家族的酿酒祖训中,“羔肉鲜”是第一位的。在过去,唐氏羊羔酒所用的羊羔肉是灵武当地河滩出生40天左右的滩羊羊羔,这种羊羔的皮毛顺滑、肉质鲜美,所酿的酒也最为甜美可口。除此以外,唐氏羊羔酒还要用到灵武长枣、枸杞和糯米及灵芝等一些中药材,这些基本的材料都必须是当地所产,所酿出的酒才最正宗。但可遇不可求的材料和酿酒所需的时长与精力,导致传统酿制的羊羔酒必然成为不可多得的稀罕产物。

在恢复羊羔酒技艺的同时,追根溯源,查访唐氏家族酿制羊羔酒的历史佐证,是唐世俊的又一大心愿。唐世俊自儿时起,就常听家里大人念叨,早在雍正年间,自家的羊羔酒就是宫廷御酒,在酿造期间,曾被官府人员严密监督,酿酒材料及数量都严格把关。对此,唐世俊决意一探究竟,带着儿子唐震四处查访,耗时三年,先后去了甘肃、山西、陕西、北京等地的档案馆,最终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找到了雍正皇帝关于羊羔酒进贡的相关文字记载。雍正向年羹尧下密旨,旨意云:“再:宁夏出一种羊羔酒,当年有人进过,今有二十年停其不进了,朕甚爱饮他,寻些送来,不必多进,不足用时再发旨意,不要过百瓶,特密谕。”可见唐氏家族内关于羊羔酒上供的传说确有其事、证据确凿,这让唐世俊父子感到无比的欣慰,更是增添了打造羊羔酒的信心和勇气。

随着羊羔酒酿造技艺的逐渐恢复,灵武市、银川市及自治区非遗部门,都对这门古老的技艺给予关注和重视,政府曾通过拨款资助、申遗等方式对唐氏家族的羊羔酒项目进行保护和支持。一开始,唐世俊并不理解申报非遗的意义,他始终认为恢复羊羔酒的酿造,只是完成父母的愿望、继承祖宗的手艺。然而,只有进入大众视野,融入当今市场,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才会有利于羊羔酒的传承。在各部门相关人员的劝导及协助下,唐世俊最终进行了羊羔酒酿造技艺非遗项目的申报。2010年唐世俊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2017年唐震也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唐氏父子曾带着羊羔酒产品,应邀参加了安徽卫视、央视7套的节目进行宣传介绍。2010年世博会期间,他们父子代表宁夏参加了展会,向许许多多不了解羊羔酒的人们介绍了这种古老的药酒功能。2012年,羊羔酒在中国(银川)西北地区非遗博览会荣获银奖;2013年,羊羔酒在中国·银川第二届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西北非遗博览会荣获金奖。

2015年以来,唐世俊父子建起了“灵州唐氏羊羔酒文化传承展示馆”,成为了宣介唐氏羊羔酒文化的一扇窗口。无论是整理文史资料、对外宣传销售,还是申请非遗、申请发明专利及参加展览,正值壮年的唐震显然已是唐氏羊羔酒传承的中坚力量。而唐震的儿子唐晓宇正在大学攻读生物酿造专业,将成为唐氏羊羔酒的新一代传人。古法酿造的羊羔酒营养丰富,曾是清代皇帝的御酒,但由于原材料的局限及漫长复杂的酿造过程等原因,尚不能大量生产。但其独特的酿造技艺,反映着古老的传统文化,颇有传承价值。相信在下一代人的努力中,唐氏羊羔酒酿造技艺将继续得以传承。

(本文摘自《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实录·银川卷》作者:武宇林 杜 丹 张 洁 马慧玲 图片为书内插图)

--> 2024-08-05 羊羔酒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世俊、唐震: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9287.html 1 匠心传承千年酿造技艺 /enpproperty-->